热门信息 | |
铿锵四人行:“以法律保护文化... | |
新疆唐朝墩古城遗址2021年... | |
讲座预告 | 《文化遗产保护... | |
征稿 |《北方民族考古》(第... | |
新书推荐 |《蒙古及周边地区... |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 | |
居延文化研究中心组织专家组考... | |
讲座纪要|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 |
最新信息 | |
铿锵四人行:“以法律保护文化... | |
新疆唐朝墩古城遗址2021年... | |
讲座预告 | 《文化遗产保护... | |
征稿 |《北方民族考古》(第... | |
新书推荐 |《蒙古及周边地区... |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 | |
居延文化研究中心组织专家组考... | |
讲座纪要|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 |
考古发掘 | |
新疆唐朝墩古城遗址2021年... | |
2021年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 | |
2020年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 | |
2020古北口五里坨段长城遗... | |
2020年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 | |
顶酷热——慈城考古进行时 | |
2020年吉仁台沟口遗址考古... | |
2020年宁波慈城东门村遗址... |
1.学科发展简史
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科的历史可以溯源到陕北公学时期,1937年尹达先生赴陕北公学任教,期间开展考古调查,撰写了《中国原始社会》一书。在北方大学、华北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组建初期,尹达先生制定考古工作计划,开展学术研究,开创了求真务实、考古学与历史学深度融合的传统。
2004年,魏坚调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创建人大考古学科,建立“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2011年获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并开始招收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13年获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考古发掘团体资格,同年成立考古文博系,开始招收本科生,建立了完备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并成立了博士后流动站。2021年,入选考古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022年,被列入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考古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同年,作为教育部首批9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硕士的试点单位,开始招收“非遗”专硕。
2.学科实力
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专业虽然正式成立仅有18年,但已被公认为成长最快的考古专业,在国内外同行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2016年以来,人大考古学科承担了各类别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中有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4项,以及若干重大项目子课题、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基本上每位教师都至少有一项在研的国家社科项目。此外,还承担了大量服务社会的横向科研项目。
考古学科主体在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目前设有史前考古、历史考古、专门考古、博物馆与文化遗产四个教研室。全系现有教师12名(另有3名师资博士后),其中韩建业为国务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吕学明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
考古学科拥有国家考古发掘团体资格,11人具备全国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资质(考古发掘领队),主持60多处遗址的考古发掘和资料整理工作。其中我校合作发掘的新疆吉仁台沟口遗址,获得“201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我校合作发掘的甘肃庆阳南佐遗址,最近被国家文物局作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我校作为重点单位参与的“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最近被纳入国家“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3.学科特色
我校考古学科以“立足北方,着力边疆,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为发展方向,理论与实践并重,全方位推进中华文明历史研究。目前已在此方向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尤其是中国特色考古学理论研究、中华文明探源和形成研究、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研究方面形成了较明显的优势。
4.人才培养
2021年,我校率先将考古学纳入专项招生,增加了5名专项本科生、12名学术性硕士、7名博士招生名额,加上原有的招生规模,每年本科生将达到15名左右、硕士生(含文博专硕)40名左右、博士生12名左右,在校生规模达到200名左右。
各层次的人才培养以高水平科研项目为载体,以田野实践和课题研究为引领,强调培养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人大考古学科已先后与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大同市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建立本科生田野考古实践基地4所,课外教学实践基地20余所。其中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建立的“中国人民大学辽宁考古实习基地”,被评选为“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依托该基地的历史学本科教改项目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年在河北隆尧县建成的“中国人民大学柏人城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已经投入使用,是一处高标准的综合性考古学实习基地。
友情链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