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国际考古 >

魏坚教授等赴俄罗斯联邦参加考古国际学术会议

发布者:人大考古 发布时间:2018-11-01 10:23:44 阅读量:
 
  应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蒙古学、佛学、藏学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卡尔梅克科学中心的邀请,2018年9月7-25日,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魏坚教授与博士研究生特尔巴依尔赴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参加了“第九届蒙古、贝加尔西伯利和中国北方古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和“第三届欧亚古代城市及草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格尔曼•阿列克塞维奇•比德罗沃•达维多瓦诞辰88周年纪念会”同时还在两个会议间隙考察了俄罗斯联邦卡尔梅克共和国进伏尔加河流域的青铜至早期铁器时代遗存,并和卡尔梅克科学中心的同行讨论了相关合作事宜。
  2018年9月9日至14日,由俄罗斯联邦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蒙古学、佛学及藏学研究所和布里亚特共和国国立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九届蒙古、贝加尔西伯利亚和中国北方古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首府乌兰乌德市科学中心三层会议室召开,来自俄罗斯、蒙古和中国的17个学术和教育机构的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国立大学考古系奇比克塔洛夫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蒙古学、佛学、藏学研究所所长Б.В.巴扎罗夫院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主任魏坚教授、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考古系主任额尔德尼巴特尔教授、俄罗斯联邦科学院塔塔尔斯坦分院考古研究所所长А.Г.斯蒂阔夫教授分别致辞。
 
🔺学术研讨会开幕式
🔺魏坚教授致辞
 
  会议内容涉及蒙古、贝加尔西伯利亚和中国北方地区古代文化、考古新发现、科技考古及其文物保护等相关领域的学术问题,会议共计106个学术报告,分为中亚、东亚和北亚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中亚、东亚和北亚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考古学研究;游牧帝国时代的中亚、东亚和北亚;考古学中的自然科学与跨学科研究;中亚、东亚和北亚民族学等五个主题展开讨论。
 
🔺全体会议代表合影
🔺博士研究生特尔巴依尔在作学术报告
🔺参观布里亚特共和国科学中心考古研究室展厅
 
  会后会务组安排参会人员参观了布里亚特共和国科学中心考古研究室展厅,考察了石器时代、青铜至早期铁器时代遗址、墓葬和匈奴伊沃尔加古城址,以及著名的驿站恰克图口岸与奥鲁切夫地方志博物馆等文物古迹。
 
🔺速布格泰村乌兰陶鲁盖岩画
🔺匈奴地表石堆墓葬
🔺伊沃尔加城卫星影像图
🔺中俄蒙三国学者考察伊沃尔加古城
🔺中俄蒙三国学者在考察地合影
 
  布里亚特是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共和国之一,属于西伯利亚联邦管区,南邻蒙古国,北部与西北部与伊尔库茨克州接壤,东邻后贝加尔边疆区,面积35.13万平方千米,人口100.33万人(2003),俄罗斯人占总人口的70%,当地布里亚特蒙古族占24%。共和国有4/5的面积被森林覆盖,树木种类主要是红松和冷杉林,木材储备量达20亿立方米。
  恰克图(布里亚特语:Хяагта)是清代俄中边境重镇。南通买卖城和库伦(今乌兰巴托),北达上乌丁斯克(今俄罗斯乌兰乌德)。恰克图位于俄蒙边界界河的北岸,和南岸的蒙古国的阿勒坦布拉格(买卖城)隔河相望,俄罗斯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南部城市。1727年建为要塞,次年6月,中俄在此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并划定两国以恰克图为界。旧城归俄,即恰克图,也称特洛伊茨科萨夫斯克。十九世纪后半叶以前曾为俄国同中国贸易的中心。1934年因河改名恰克图,俄语意为“有茶的地方”。

 
 🔺参观恰克图奥鲁切夫地方志博物馆
🔺中方会议代表在恰克图市奥鲁切夫地方志博物馆门前合影
🔺参会学者在贝加尔湖边合影
 
  9月16-20日应俄罗斯联邦卡尔梅克共和国科学中心的邀请,魏坚教授和博士生特尔巴依尔前往卡尔梅克共和国埃利斯塔市参观了科学中心博物馆、图书资料室、考古研究室及馆藏文物,同时还对分布在卡尔梅克共和国小朵尔博特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墓葬遗存进行了相关考察并商讨了合作研究事宜。
 
🔺魏坚教授与塔塔尔斯坦考古研究所马丽亚教授考察卡尔梅克共和国小朵尔博特区青铜时代墓葬遗存
🔺卡尔梅克共和国小朵尔博特地区青铜时代洞室墓文化墓葬遗存
🔺观看卡尔梅克共和国巴上泰古城出土遗物
 
  卡尔梅克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属南部联邦管区,是欧洲唯一信仰佛教的地区,首府为埃利斯塔市,讲蒙古语中的卫拉特方言。卡尔梅克共和国面积76,100平方公里,人口307,900人(2003年)。卡尔梅克人占人口53.3%,俄罗斯人占33.5%。
  明朝末年,因不服准噶尔部的统治,土尔扈特部于1616年在首领和鄂尔勒克带领下,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土尔扈特阿玉奇汗派其侄子阿拉布珠尔以到西藏朝拜的名义返回中国,朝见康熙皇帝,希望返回故土,这部分人被安排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驻牧。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因沙皇俄国不断向其征兵用于对奥斯曼土耳其作战,激起了土尔扈特人的反抗,17万土尔扈特人在首领渥巴锡(阿玉奇的曾孙)率领下东归故土,遭俄军和哈萨克人拦截,死伤无数,最后剩4余万人到达中国新疆境内。其他9万卫拉特部蒙古人留在了伏尔加河下游地区,成为了今天的卡尔梅克人。

 
🔺参观卡尔梅克共和国科学中心考古研究室人骨标本库
🔺卡尔梅克共和国科学中心所长与同事们合影
 
  俄罗斯卡尔梅克自治区建立于1920年,1935年成立共和国,1943年卡尔梅克人由于“与德国侵占者合作”被强行驱逐到西伯利亚和北哈萨克斯坦地区。1958年驱逐令被认为有误又作修改,并重新成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隶属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几乎所有的卡尔梅克人重返故土。
🔺卡尔梅克共和国埃利斯塔市释迦摩尼大金寺
 
  9月21-23日应俄罗斯联邦塔塔尔斯坦共和国的邀请,前往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派蒂格斯克市参加了“第三届欧亚古代城市与草原文明暨戈尔曼•阿列克塞维奇•比德罗沃瓦•达维多瓦诞辰88周年纪念会议”。会议由俄罗斯科学院塔塔尔斯坦分院考古研究所、塔塔尔斯坦喀山大学、马林斯基国立大学、俄罗斯科学院普拉斯科维娅地方志博物馆、俄罗斯科学院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派蒂哥斯克地方志博物馆联合主办。
 
🔺魏坚教授作学术报告
  来自中国、德国、英国及俄罗斯20余家教育机构和学术单位和近60余个报告,以欧亚中部古城考古和蒙古帝国与金帐汗国考古等两个题目分两大组展开了讨论。
  9月23日,魏坚教授与卡尔梅克共和国科学中心考古研究室额尔德尼等人,在俄罗斯科学院普拉斯科维娅地方志博物馆馆长Ю.Д.奥布霍夫的带领下,参观考察了普拉斯科维娅地方志博物馆。馆里收藏少量青铜时代偏室墓的遗存外,主要是马扎尔古城2015年以来三次的发掘成果。有大量的砖瓦建筑构件和陶器,可以见到来自中国磁州窑、龙泉窑的瓷器残片和青花。及马扎尔古城内的陵墓基址。
 
🔺普拉斯科维娅地方志博物馆馆藏古钱币
🔺普拉斯科维娅地方志博物馆馆藏马扎尔古城出土陶片
🔺普拉斯科维娅地方志博物馆馆藏马扎尔古城出土建筑材料和石器
🔺普拉斯科维娅地方志博物馆馆藏马扎尔古城出土金币
🔺考察马扎尔古城
 
  目前的马扎尔古城据馆长Ю.Д.奥布霍夫说,南北向排列的三座城,但都没有发现城墙,也不知城址的结构,马扎尔突厥语陵墓之意,因在城中有青铜时代墓葬大的封土和诸多金帳汗国时期的陵墓。故名城为马扎尔。
 
🔺考察马扎尔古城后在博物馆外合影
 
  这次在俄罗斯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延续时间较长,从东至贝加尔湖南岸,向西越过乌拉尔山,到伏尔加河流域,考察了大量的从青铜时代至历史时期的墓葬和城址,基本了解了蒙古高原北部缘边地带的考古学文化的分布与面貌,对我们做北方民族考古,探讨中西文化交流都大有好处。
 
图/文:特尔巴依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