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考古课堂 >

央视CCTV《探索·发现》走进《考古纪录片制作与欣赏》金课课堂

发布者:张嘉纹 发布时间:2020-11-23 08:40:00 阅读量:
 

2020年11月19日中午,入选“中国高校金课建设推进平台计划”的《考古纪录片制作与欣赏》课堂,迎来了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黄信研究员、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编导张鑫磊、申岩三位嘉宾。他们联合为人大师生分享了崇礼太子城遗址的考古发现和相关记录片的拍摄制作经历,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考古学者与纪录片编导之间别开生面的对话。

《考古纪录片制作与欣赏》课程由我系王晓琨老师主讲,旨在通过制作和欣赏考古纪录片,来增加同学们对考古的认知和兴趣。艺术学院赵前老师、我系王子奇老师等40余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开始前,考古文博系系主任魏坚教授热情会见了三位嘉宾。


672a0f1c68f44aa7a9c85f81669a9f04.jpg

左起依次为王晓琨副教授、魏坚教授、黄信研究员


622af6392f264fc1b2b3b74c02634643.jpg

赵前老师与李逸桐同学为课程做准备



黄信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崇礼太子城考古发现的成果。他从位置与规模、遗迹与遗物、年代与性质、重要认识、主要收获几个方面进行讲解,让大家对崇礼太子城遗址有了较为详细的认识。
崇礼太子城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四台嘴乡原太子城村南,也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核心位置。考证其为金代中后期遗址,可能是《金史》中记载的金章宗驻夏的泰和宫。出土遗物以各类泥质灰陶胎的筒板瓦、龙凤形脊饰、鸱吻等建筑构件为主,瓷器中有22件刻“尚食局”铭文,是较为珍贵的文物。太子城遗址1978年经调查发现。为做好遗址文物保护工作并建设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2017年、2018年、2019年进行了三次发掘,这对于金代考古研究有着巨大价值,更为2022北京冬奥会增添了文化底蕴。太子城与冬奥会相辅相成,它们共同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而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也将成为场馆建设与文物保护相结合的全球典范。黄信研究员最后指出,冬奥会选址与金代帝王行宫选址不谋而合,更加说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



7cb5e6e293b44d848a36bb4f2c62c006.jpg

黄信研究员


2a001a06b321451fb387fd3990e7d36b.jpg

课上同学们认真听讲、记录


太子城遗址的性质与其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引起了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组的注意,编导与专家尽心合作,才有了这部《崇礼太子城遗址》纪录片。课上,大家共同欣赏了纪录片的片段。虽然观看时间不长,同学们却都被深深吸引,对这部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产生了好奇。

张鑫磊编导随后讲述了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他告诉大家,考古纪录片不只是进行现场记录,更是包含艺术手法的叙事。纪录片需要有一条故事主线,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几大要素都必不可少。在这部纪录片中,故事的主线就是围绕确立遗址的性质展开的,即了解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址,在金代有着怎样的地位。


a60eef5af83b45c9a603979fcb41e098.jpg

张鑫磊编导


同时,他认为设置悬念是增强纪录片故事性的重要方式,崇礼太子城的悬念也随着故事的发展层层推进。首先,它与同时期的城址相比缺少一条门道,这一独特之处能够直接引发观众的好奇。其次,鸱吻残件的出土又带来了新的悬念。通过专家讲解,观众可以了解到只有级别较高的建筑才会安装鸱吻。再配合对器物的仔细拍摄,全面展示鸱吻残件的细节,为后来确定遗址的性质埋下伏笔。接下来横向对比同时期的西土城遗址,相比之下,太子城遗址规模不大,但出土器物却较珍贵,这种看似矛盾的情况又将悬念推向一个高潮。


d5eea166899d4db2ab13a0dad7183d24.jpg

出土的鸱吻残件


撰稿人申岩又向大家介绍了纪录片文案的写作方法,并对拍摄过程进行了补充。由于《探索·发现》栏目中鲜有城址的选题,因此拍摄这样的纪录片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城址的发掘不如墓葬更具有天然的故事性,所以编导们决定从收集的资料中抽取发掘出的器物或建筑遗迹,如鸱吻、刻有“尚食局”铭文的瓷器、墙址等进行集中展示,运用“锦集类”开头,引发观众的兴趣。从时间来看,一集38分钟,平均一个要点5分钟,则需准备七千字左右的文案,涵盖七个要点,就需要找到七个具体的出土器物或遗迹。申岩撰稿人最后说:“我们所做的,就是把考古队员所做的努力经过故事化的处理,呈现在观众眼前。”


a41fdac81d104907aa4d5cba6f61048a.jpg

申岩撰稿人


专家们的一番讲解引发了同学们对考古和纪录片制作的兴趣,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思考。选课的陈昕淼同学就考古纪录片如何分类及确定主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编导与撰稿人的回答也让大家对纪录片拍摄前的准备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

考古纪录片分为“常规”与“考古进行时”两类。常规类纪录片是在已知发掘出土了怎样的遗迹、遗物后再进行拍摄,用讲故事的方式展现发掘过程。考古进行时类纪录片则主要针对正在发掘的工地进行拍摄。工地负责人在发掘前联系纪录片制作团队,团队到现场抓住遗迹、遗物的出土瞬间进行拍摄,一般以解读出土器物为主。这类纪录片的即时性很强,带有现场进行感。“观众想要看到的,就是下一秒会出土什么,”张鑫磊编导讲道,“因为永远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关于这部纪录片的选题,申岩撰稿人解释说,这次是拍摄团队看到崇礼太子城遗址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后才与黄信研究员取得联系,因此即时性的发掘镜头偏少。他也表示,要继续加强与考古工作者的沟通,希望未来的拍摄能够尽早捕捉到即时性较强的镜头。


56a480ca66c1470b98c546336d2c2f85.jpg

主讲人与老师、同学们合影留念


此次讲座是“考古纪录片制作与欣赏”课堂第一次围绕一部纪录片而进行考古学者同纪录片编导的对话与分享,专家的讲解让同学们大开眼界、意犹未尽。考古学者丰富的知识和全面深入的讲解,电视编导们对于拍摄经历的生动介绍,都使同学们对考古纪录片的制作有了更大的兴趣和较为深入的认识。


c0e3020980334b678c294d868c8828ee.jpg

“考古纪录片制作与欣赏-崇礼太子城遗址”海报


文:张嘉纹

图:李逸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