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人才培养 > 田野实习 >

田野青春 · 浙江篇 | 考古感想录之宁波凰山岙墓地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0-01-02 11:30:00 阅读量:
 

常宏伟

暑假在宁波凰山岙墓地的实习是我的第二次考古实习,没有了第一次实习时的欣喜和激动,甚至有些被抢救性考古发掘的紧迫工期和繁重任务所麻木,更多的收获来自于通过对不同风土人情的识见而多了几分对于人和现实的理解和体悟。虽然如此,实习中仍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和教训,正如我离开宁波工地前往学校入学报到时暗自告诫自己的那样,忘记经历,吸取教训,继续前行。

感谢在工地帮助我的师兄、师姐、两位19级同学及技工程师傅,使我的田野技能和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1f1c609766f4c6fb6b2d73727ca726f.jpg


75dfce442bc64e66a446c70f7b86d105.jpg


b760c771b8c145b4b43c047c645d19a6.jpg



林素莹

在宁波待到开学前两天,这是我第一次在一个考古工地待一整个暑假。宁波的天气跟台湾很像,夏天太阳毒辣,偶尔会来几场暴雨,还有台风。

在工地的生活简单而快乐。发掘的墓地散布在一片山上,每天穿上胶鞋,翻山越岭,与民工大爷大妈一起将每一座墓葬挖到墓底,清理墓圹,纪录出土文物。亲眼目睹文物的出土,总是令人兴奋,偶尔的中间的片刻休息时间,坐在大伞下,听民工大妈们分享他们的生活经历,非常有趣。酷热潮湿的天气,我总是期待晚餐和程师傅一起喝雪花啤酒,那流入喉咙中的沁凉感受,至今十分想念。

在室内整理的部分,感谢师兄师姐教导画图,每画完一个墓葬的遗迹图总是充满成就感。暑假在宁波的实习,谢谢程师傅、师兄师姐以及同班两位同学张旭和常宏伟的教导和照顾。



b277064395e74685b24bdc0a915dc9e9.jpg



张旭

宁波,唐称明州,明朝时为避国号讳,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宁波自古以来就是一人才辈出之地,虞世南、王阳明、黄宗羲等等都是“阿拉宁波人”;因地处东海之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燥热是宁波夏季天气最大的特点,当然常常还伴有一些“柔风细雨”——台风。对于一个内蒙古人来说,这些都是想象中的南方。

满山遍布汉六朝、隋唐、明、清墓葬上百座,土坑墓、石板墓、砖室墓应有尽有,碗、罐、瓶、戒指各种文物也出土较多。这是我首次参与发掘如此多墓葬,对于我了解南方浙江一带不同年代墓葬形制,学习辨别不同时期文物,绘图工作等等都很有益处。在几个月的工作中也感到自己还要多多学习。特别要注意观察墓葬的细节,包括墓葬里外土色的变化,土中是否有细小的文物,墓葬是一次葬还是二次葬,墓葬形制怎么有的是凸字形,有的是刀形,墓砖的花纹有什么特点和不同,等等都是值得思考的。

考古生活也有多彩的一面。路旁被有爱的师姐捡到的一窝小狗,“看家护院,忠诚不二”——见我们拨腿就跑是它的优秀本能。而工地上几个和我年龄差不多大的小伙,干起活儿来很是卖力,但他们倒是乐观,把硬币凿穿当戒指戴、把数据线当成腰带系也甚是欢喜。令大家钦佩的是,魏老师在过耳顺之年却依然上山下山带领着大家勘察,最后汗流浃背衣服湿透;也感谢师姐师兄们的关心,同学的陪伴,南方的夏天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用辛弃疾的一句词来总结我在南方的考古生活——“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ce86fa6faa2342d5a9dbdd6a686844d7.jpg


6bbf72aacb554c589ed6ebbf19bc3cd3.jpg


图:于柏川、张羽

文:常宏伟、林素莹、张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