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人才培养 > 田野实习 >

吉家庄遗址发掘进行时

发布者:人大考古 发布时间:2018-10-27 08:32:17 阅读量:
 
  2018年7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吉家庄遗址发掘第一批队员抵达大同,揭开了2018年吉家庄遗址发掘及人大考古实习基地建设的序幕;7月28日晚,第二小分队队员也抵达大同,自此,吉家庄遗址2018年发掘人员基本到齐。
  吉家庄遗址位于大同市大同县吉家庄乡吉家庄村南约150米处的桑干河南岸台地上,东西约750米,南北约1250米,总体面积约93.75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晚期到龙山时期的文化遗存。该遗址文化层厚约0.3~1米,断崖暴露多处灰坑、房址等遗迹。2018年1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主任魏坚教授与博士后任冠赴大同市,冒着皑皑的白雪,对吉家庄遗址进行了实地调查。经调查确认,吉家庄遗址地层堆积与遗迹现象适宜开展学生实习,最终与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商定了在此建立田野考古实习基地,开展长期考古实习的合作事宜。
 
魏坚教授一行调查吉家庄遗址
 
  随后,经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联合申请,吉家庄遗址考古发掘和建立实习基地的计划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准。整个项目计划为期六年(2018~2023),领队为中国人民大学王晓琨副教授。2018年度的主要工作任务为对吉家庄遗址开展考古调查,并完成2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工作,确认吉家庄遗址的地层堆积情况和文化面貌,建立田野实习基地,为今后正式开展学生田野实习工作奠定基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说明
 
地面探查时搜集到的陶片
 
 自然侵蚀下形成的断面
 
  7月24日至7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王晓琨老师、硕士研究生陈地成和高军民与大同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志忠、副所长李树云一行在吉家庄小学洽谈了考古发掘队的住宿、食堂等后勤问题后,第一批队员正式入驻吉家庄,开始进行初步的整理,并购置生活用品。
 
与吉家庄小学领导洽谈住房问题
 
打扫宿舍卫生
 
考古发掘队驻地的女生宿舍
 
  7月31日,在与当地政府、基层组织及大同市考古研究所进行沟通后,人大师生来到吉家庄遗址进行调查,对遗址周边环境、遗址范围及遗址保存现状有了初步了解,同时还与当地村民进行了交谈,对周边的村落如吉家庄村、南米窯村之搬迁、兴建过程有所了解。
 
人大师生在文物保护标志前合影
 
对废弃的南米窑村进行调查
 
与当地村民进行交流
 
  8月2日至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张林虎老师的帮助下,我们使用RTK、无人机等设备在遗址区域进行勘探。我们根据勘探结果在遗址北部边缘区布8个5*5的探方,并于8月7日正式开始考古发掘。发掘前,首先清除了地表的柠条和杂草,发掘过程中仔细查看土壤中所包含的动物遗骸,及骨器、角器、陶片等人工遗物,发现灰土时还会进行筛选,连极小的鱼钩、箭镞都能被我们发现。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探方中经常迸出精美的小件,带给我们许多惊喜,因此越发谨慎的筛土、刮面,期待全面地揭露遗址概况。
 
考古队于发掘当天在工地合影
 
遗址发掘区俯瞰
 
下班后在工地完成发掘日记
 
认真查看堆积土壤
 
  8月9日,大同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志忠、大同市云州区区长郝明利、吉家庄村村长陈少宝来到工地看望学生,并查看工作开展情况。事后,郝区长为工地赠送一顶帐篷,七、八月份的大同时有阵雨,这顶帐篷正好可作为发掘人员遮风避雨的空间,也能作为展示、授课分享之空间。
 
王晓琨老师介绍遗址发掘情况
 
郝明利区长赠送的帐篷投入使用
 
  8月10至15日,中国地质大学2015级本科生赵鑫对吉家庄遗址周边进行了地质调查,发现岩浆岩、变质岩等多处火山运动的痕迹,其调查成果有助于我们更加熟悉遗址四周的地质成因。
 
中国地质大学赵鑫进行地质调查
 
  8月22日,王晓琨老师带领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博士研究生张倩和硕士研究生董耘、介颖、高军民等一行人向云州区区长郝明利汇报发掘工作,之后在云州区旅游局局长孙进军的协助下,对大同火山群周围的东沙窝、阁老山村等废弃村落进行考察。
 
与云州区旅游局局长孙进军合影
 
  除了考古发掘和实习基地建设外,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也包括勘探四周的文化层堆积情况,由大同市考古所张洋和呼伦贝尔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杨成昊主要负责,透过使用探铲、用RTK纪录坐标的方式来了解文化层的分布和深度,拣选文化层厚度较为适中的地区,为明年发掘地点的选址做准备。
 
张洋、杨成昊、张文治进行勘探工作
 
  8月23日,大同市文物局刘建勇局长、苏守义总工程师、文物科王江科长、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张志忠所长、云州区文化局柴局长等领导到工地视察,给予我们很多肯定和鼓励;云州区教育局李一忠局长,亲自到我们的驻地,就人大考古实习基地的住房问题,召开现场工作会。感谢上述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王晓琨老师介绍发掘情况
 
人大师生与视察领导合影
 
  时至8月29与30日,来到山西已经一个多月了,始终埋首于吉家庄遗址的我们首次外出领略山西的历史和文化景点,我们参观了恒山悬空寺、应县木塔和净土寺、云冈石窟,并攀登恒山主峰,让我们感受到,从我们所发掘的新石器遗址,一直到北魏、辽代,茂盛的文化始终都在山西这片土地上绵延。
 
在悬空寺前合影
 
在恒山主峰天峰岭合影
 
  在发掘工作进行的同时,我们也开始着手进行基地建设,为来年的本科生实习基地预备好生活所需。我们刚到吉家庄时,一切都需亲手置备,包括每日的饭食也是如此,每天由两名学生轮班做饭兼洗碗。有些厨艺精湛的学生可以做出一桌可口的菜肴,有些人则把考古队的师生当作练习厨艺的对象,练习结果倒也尚可下咽。口味各异地方菜系、能吃的和不能吃的各类菜色百花齐放了一阵子之后,终于迎来了一位专职做饭的阿姨,从此餐桌上出现的就是清一色的大同地方口味了。吃饭之外的另一件大事就是洗澡,刚到吉家庄时天气还十分酷热,我们每天会放几个装满水的脸盆在户外,待晒热了之后拿来洗澡。但到了初秋时节,”太阳能”热水渐渐不管用了,我们就转而寻求先进的现代科技,装上了电热水器。我们一步步置办了锅碗瓢盆、自来水、热水器等生活所需设施,对基地的生活条件进行渐进式的改善。
 
学生自己做的一桌饭菜
 
新装上的热水器
 
  发掘过程中,老师们为我们详细讲解地层堆积情况,虽然日常工作就是重复着刮面、切壁、找边、筛土等工作,但遗址的真面目也正是在这些枯燥、重复的操作中才得以体现,更使得作为学生的我们能够培养基本的田野考古能力。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意欲在此建成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因此我们的发掘工作除了锻炼我们自身的能力外,我们所得出的发掘成果也有利于为未来4-5年内的大规模发掘积累的经验。期待在未来的发掘工作中,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的吉家庄考古实习基地能够在发掘成果方面为大同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添上一笔浓墨,进一步充实、完善黄河中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更在学生实习方面,使人大考古的学生得以在此和田野相遇,并体会田野工作中的汗水和惊喜。
  我们今年的野外发掘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即将进入室内整理工作,预计国庆节前后结束今年的全部工作。万事开头难,今年是吉家庄遗址发掘和实习基地建设的第一年,由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和人大考古文博系组成的联合考古队的队员们,为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参与今年工作的主要有:大同市考古研究所的张志忠、李树云、张印、赵银仁、张洋;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的王晓琨副教授、张林虎副教授、博士生张倩、硕士生郝沁源、董耘、介颖、高军民、陈地成、赵肖霞;邱国斌老师(考古技术支持)、张文治老师(考古技术支持),还特邀了南京大学硕士生方晴(负责数据处理)、中国地质大学的本科生赵鑫(负责地质调查)、呼伦贝尔学院的本科生杨成昊(负责测绘)等。感谢大同市文物局、大同市考古研究所、云州区区委、政府、云州区文化局、云州区教育局、吉家庄乡政府、吉家庄村委会、吉家庄小学等部门、领导及同仁们的支持与协助。
 
 吉家庄考古工地成员合影
 
撰文/陈地成 
照片/人大师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