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师资力量 > 史前考古教研室 >

陈胜前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09-22 02:50:03 阅读量:
 


1. 教育经历

1989.9~1993.7 吉林大学考古学系本科毕业,历史学学士

1993.9~1996.7 考古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历史学硕士,师从吕遵谔教授,学习旧石器考古

1998.8~2004.8 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大学(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攻读博士,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前美国考古协会主席弗雷德·温道夫(Fred Wendorf)教授与美国科学院院士、“新考古学”主要开创者路易斯·宾福德(Lewis R. Binford)教授学习史前考古学,20048月获哲学博士


2. 任职简历

1996.8~1998.8 北京自然博物馆人类室工作

2004.9~2006.10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611~201512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任教

201512~,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任教


3. 研究方向

考古学理论、考古学思想史、史前考古、石器分析、遗址形成过程、史前艺术、考古教育等


4. 开设课程

本科生:考古学思想史

研究生: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指导课;考古文献研读


5. 学术兼职

《人类学学报》、Asian Archaeology编委


6. 承担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考古学研究指南

国家社科基金·兰台计划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考古学理论体系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项目重大项目持续支持项目


7. 学术论著

1)专著

陈胜前:《史前的现代化:中国农业起源过程的文化生态学考察》,科学出版社,2013年。

陈胜前:《思考考古学》,科学出版社,2014年。

陈胜前:《学习考古》,三联书店,2018年。

陈胜前:《思考考古》,三联书店,2018年。

陈胜前:《人之追问》,三联书店,2019年。

陈胜前:《史前的现代化:从狩猎采集到农业起源》,三联书店,2020年。

陈胜前:《中国文化基因的起源:考古学的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

陈胜前:《探索考古:作为人文的考古学》,三联书店,2021年。

陈胜前:《考古学研究指南》,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中。

陈胜前:《让石头说话:中国史前石器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中。

2)译著

路易斯·宾福德著,陈胜前译:《追寻人类的过去——解译考古材料》,上海三联书店,2009

科林·伦福儒、保罗·巴恩主编,陈胜前译:《考古学的关键概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埃尔斯顿与库恩主编,陈胜前译:《小工具的大思考》,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年。

克里夫·甘博著,陈胜前、张萌译:《欧洲旧石器时代社会》,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

3)论文

2005

陈胜前:后现代时期的中国考古学。《中国文物报》,20053187版。

陈胜前:史前人类的狩猎。《化石》,20052)。

2006

陈胜前:中国狩猎采集者的模拟研究。《人类学学报》,20061)。

陈胜前:中国北方晚更新世人类的适应变迁与辐射。《第四纪研究》,20064)。

陈胜前:中国晚更新世-早全新世过渡期狩猎采集者的适应变迁。《人类学学报》,20063)。

2007

陈胜前:农业起源与农业的不起源。《中国文物报》,20075117版。

陈胜前:流动采食、食物生产与市场经济。《中国文物报》,20074137版。

陈胜前:考古推理的结构。《考古》 200710)。

陈胜前:评《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边疆考古研究 》,2007

2008

陈胜前:细石叶工艺的起源:一个理论与生态的视角。《考古学研究 》(七),2008

陈胜前:考古学文化与考古学中的文化。《中国文物报》,2008817

陈胜前:细石叶工艺产品废弃的文化过程研究。《人类学学报》,20083)。

宋宝峰,王艳梅,陈胜前:鄂伦春狩猎采集生活的考古学意义。《边疆考古研究》(第七辑),2008

2009

陈胜前:考古学的文化观。《考古》,200910)。

2010

科林·伦福儒著,陈胜前译:《追寻人类的过去》序,《中国文物报》,2010948版。

2011

陈胜前:燕山南北地区史前文化的适应变迁。《考古学报》,20111)。

陈胜前:学贵根底,道尚贯通——考古学课程设置问题与对策。《南方文物》,20112)。

陈胜前:纪念宾福德博士。《中国文物报》,201111183版。

陈胜前:2010年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综述。《中国考古新发现年度记录2010》,中国文物报社编,《中国文化遗产》增刊。

科林·伦福儒著,陈胜前译:宾福德访谈。《南方文物》,20114)。

2012

陈胜前,罗虎:安徽东至华龙洞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124)。

陈慧,陈胜前:湖北郧县余嘴2号地点砍砸器的实验研究。《人类学学报》,20121)。

陈胜前:《当代考古学的研究范式述评》,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202期全文转载。

陈胜前:《中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中国文物报》20123167版。

陈胜前:《燕山-长城南北地区史前文化的适应变迁》,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1104期全文转载。

陈继玲,陈胜前:《兴隆洼文化的纹饰艺术分析》,《边疆考古研究》2012年第11辑。

陈胜前:《现在的过去还是未来的过去:中国旧石器遗址现状与保护对策》,《东方考古》第8集,63-72.

魏屹,陈胜前,高星:《试论阎家岗遗址动物骨骼圈状堆积的性质》,《人类学学报》2012313):238-249.

陈胜前:《当代考古学概念的构建》,《南方文物》20124)。

2013

陈胜前:《考古学理论的层次问题》,《东南文化》,20131

陈胜前,杨宽,董哲,王立新:《大山前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石铲的功能研究》,《考古》,第6期。

陈胜前:《考古学研究的问题来自哪里》,《南方文物》,第2期。

陈胜前:《理论后过程考古学》,《东南文化》,第4

Shengqian Chen: A brief report of the site Hualongdong. In Chinese Archaeology, editied by the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CASS.

Shengqian Chen: The Post-Pleistocene Adaptive Changes of Northeast China. Asian Archaeology.

2014

陈胜前,杨宽,董哲,王立新:《内蒙古喀喇沁大山前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石锄的功能研究》,《人类学学报》20144期。

陈胜前,陈慧,董哲,杨宽:《湖北郧县余嘴2号旧石器地点发掘简报》,《人类学学报》20141期。

陈胜前:《郧县余嘴II号旧石器地点》,《湖北省南水北调工程重要考古发现III》,pp.64-69

陈胜前:《见识》,《国学》,2014年第3期。

陈胜前:《美好的考古学》,《大众考古》,2014年第2期。

陈胜前:《文化考古刍议》,《南方文物》,20142期。

陈胜前、战世佳:《宾福德的学术遗产》,《东南文化》20144期。

陈胜前:《反向创新的中国考古学》,《社会科学报》2014

陈胜前:《考古学研究的“透物见人”问题》,《考古》201410

陈胜前:《文化考古刍议》,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4年第9期全文转载。

陈胜前:《反向创新的中国考古学》,《社会科学报》,2014918日。

2015

陈胜前、李彬森:《<小工具,大思考>的再思考》,《边疆考古研究》2015年上半年刊(第16辑)。

陈胜前、李彬森:《作为科学的考古学》,《东南文化》2015年第2期。

陈胜前:《考古学研究的“透物见人”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5年第2期全文转载。

陈胜前:《寻找中国的古典考古》,《大众考古》2015年第3

杨宽、陈胜前:《内蒙古林西白音长汗遗址出土兴隆洼文化石铲的功能研究》,《边疆考古研究》,2015年。

陈胜前:《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革命:研究范式的问题》,《北方民族考古》,2015年。

陈胜前:《中国考古学的创新问题》,《南方文物》,20152):31-38

陈继玲、陈胜前:《查海遗址陶器风格研究的功能视角》,《边疆考古研究》201518

2016

Shengqian Chen, Weiju Chen: A chain of tools: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picks of Qinling Region.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400: 93-99, 2016

陈胜前、杨宽、李彬森、朱永刚、吉平:《哈民忙哈遗址石器工具研究》,《人类学学报》,20164期。

陈胜前:《考古遗址学——考古信息的嬗变与传递研究》,《南方文物》20162

陈胜前:《中国文明的经济基础溯源》,《读书》201610

陈胜前:《旧石器时代的文凭》,《大众考古》,2016年第12

陈继玲、陈胜前:《史前艺术研究方法新探》,《东南文化》,2016年第3

董哲、杨宽、陈胜前、王立新:《赤峰大山前遗址第1地点夏家店下层文化梭形石刀的使用方式》,《考古》,20163期。

2017

Shengqian Chen, Pei-lin Yu: Variations in the Upper Paleolithic adaptations of North China: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onset of food production.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 Asia 9: 1-12, 2017.

Shengqian Chen, Pei-lin Yu: Early “Neolithic” of China: variation and evolutionary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73: 149-180, 2017.

Shengqian Chen, Pei-lin Yu: Intensified foraging and roots of farming in China. 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73: 381-412, 2017.

Shengqian Chen: Modeling agricultural origins. I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 Archaeology, Ethnography and History of Siberia, pp.97-105. Materials of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nference Krasnoyarsk, September 27-30, 2017

陈胜前:《考古学家的演化》,《大众考古》,第4期。

陈胜前、卢立群、杨宽:《工具生产链:秦岭地区手镐的实验考古学研究》,《砥砺集:丁村遗址发现60周年纪念文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编,三晋出版社,2017

2018

陈胜前:《文化历史考古的理论反思:中国考古学的视角》。《考古》2018年第2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全文转载

陈胜前:《互联网+时代的家乡博物馆》,《人民论坛》2018年第21

陈胜前:《与时偕行构建中国考古学理论》,《光明日报》2018102411版。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文摘》2019年第1期转载。

2019

陈胜前:《中国考古学的范式与范式变迁》,《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历史与社会(文摘)》转载,2019年第2期。

陈胜前:《为什么夏是一个问题:知识生产的背景和考古学的边界》,《读书》2019年第2期。

陈胜前:《农业体系支持中国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不绝》,《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621日。

陈胜前:《考古学家的洞察力》,《北京晚报》201979日,33版。

陈胜前:《应从遗址废弃过程考察遗物的集中保存现象》,《中国文物报》20191129日,第7版。

陈胜前:《回首农业时代》,《读书》201912期。

陈胜前、叶灿阳:《细石叶工业起源的理论反思》,《人类学学报》2019年第4

徐紫瑾、陈胜前:《上山文化居址流动性分析:早期农业形态研究》,《南方文物》,20194期。

陈国鹏、陈胜前:《浙江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橡子利用:一个民族史志的视角》,《北方民族考古》,2019年第7辑。

2020

陈继玲、陈胜前:《白音长汗遗址兴隆洼文化聚落空间研究》,《边疆考古研究》,第27辑,2020年。发表时间2020731日。

陈胜前、王红博:《过程考古学的再思考:考古学理论建设的问题》,《东南文化》2020年第3

王红博、陈胜前:《景观考古视角下的庙子沟遗址》,《大众考古》202011期。

陈胜前:《史前中国的文化基因》,《读书》2020年第7期。

陈胜前:《文化生态交错带: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重要一环》,《光明日报》2020729日。

陈胜前:《多元文明融合基础上兴起的三代文明》,《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930日。

陈胜前:《瘟疫的考古学思考》,《中国文物报》2020221日,《信睿周报》2020317日全文转载。

陈胜前:《考古学不只是一门科学,更是文化,一项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事业》,《中国文物报》2020918日。

陈胜前:《物质性与物质消费》,《信睿周报》,2020721日。

陈胜前:《史前史的启示:人类如何演化》,《经济观察报》2020928033

陈胜前:《食物考古:正确认识人类的饮食历史》,《光明日报》2020125日第12版。

Liu Ruizhe, Hui Liu, and Shengqian Chen, Alternative Adaptation Strategy during the Paleolithic–Neolithic Transition: Potential Use of Aquatic Resources in the Western Middle Yangtze Valley, China. Quaternary 2020, 3, 28; doi:10.3390/quat3030028

李彬森、陈胜前:《考古材料的真实性问题:废弃过程理论研究及其启示》,《东南文化》2020年第1期。

陈胜前:《考古学如何重建过去的思考》,《南方文物》2020年第6期。

2021

卢立群、董兵、陈胜前:《中国旧石器时代石球的实验研究》,《人类学学报》2021年第3期。通讯作者

王红博、陈胜前:《家户考古的操作模式研究》,《东南文化》2021年第1期。

陈胜前、王红博:《考古学术史的结构问题》,《南方文物》2021年第2期。

陈胜前:《道中庸、尚平和,人如玉——探寻中国文化的基因及起源》,《光明日报》202189日第15版。约4000字。

陈胜前:《有关国家文明起源的研究路径的反思》,《史学集刊》2021年第3期。《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6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8期转载。约4300字。

陈胜前:《文明的根源》,《读书》2021年第7期。6200字。

陈胜前:《建设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理论体系》,《历史研究》2021年第1期。

陈胜前:《当代视角下的内卷化及其价值》,《人民论坛》2021年第2期中、下合并出版。

陈胜前:《如何发展中国考古学派》,《团结报》202124日。

陈胜前:《从四大板块看史前中国文化的演进与互动》,《光明日报》202198日,理论版。

陈胜前:《从话语圈到考古学的公共阐释》,《信睿周报》202151日。

陈胜前:《如何走出技术时代的困境》,《信睿周报》2021101日。

陈胜前:《大历史观视野下的建党百年——兼论中国发展的理论思考》,《人民论坛》202110月下。

陈胜前:《中国考古学的生长点: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原文物》2021年第6期。

陈胜前:《理论视角下百年中国考古学的回顾与展望》,《江汉考古》2021年第6期。

陈胜前:《什么是现代考古学》,《中国文物报》20211119日第9版。

叶灿阳、陆成秋、陈胜前、赵一凡、苏绕绕:《湖北京山大小富水流域2019年旧石器考古调查简报》,《江汉考古》2021年第5期。


8. 所获奖励

《史前的现代化:从狩猎采集到农业起源》获第16届文津图书奖

《思考考古》获全国优秀文化遗产类图书

《中国考古学研究的范式与范式变迁》获中国历史研究院评“2019年度十篇优秀历史学论文”

《有关国家文明起源的研究路径的反思》,获评“2021年度十篇优秀历史学论文(同组论文之一)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csq@ruc.edu.cn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
邮编1008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