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师资力量 > 史前考古教研室 >

陈胜前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09-22 02:50:03 阅读量:
 


image.jpeg


1. 个人简介

陈胜前,男,1972年生,湖北嘉鱼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兴趣:考古学理论、石器分析、遗址形成过程、史前考古等。

2. 主要教育与工作经历

1989.9~1993.6 吉林大学考古学系本科毕业,历史学学士。

1993.9~1996.6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历史学硕士,师从吕遵谔教授,学习旧石器考古。

1996.8~1998.6 北京自然博物馆人类室工作。

1998.8~2004.8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大学(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攻读博士,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前美国考古协会主席弗雷德·温道夫(Fred Wendorf)教授与美国科学院院士、“新考古学”主要开创者路易斯·宾福德(Lewis R. Binford)教授学习史前考古学,2004年8月获哲学博士。

2004.9~2006.10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高星研究员。2006年11月~2015年11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任教。

2015年11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任教。

3. 近年讲授课程

讲授本科生课程:考古学思想史(专业必修课)

讲授研究生课程: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硕士、博士);考古文献研读;研究指导课(博士)

4. 主要承担项目

1.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史前的现代化:中国农业起源过程的文化生态考察,2010-11-16~2014-12-31

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北亚与欧亚草原考古学译丛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20130101-20171001,子项目负责人

3. 哈民忙哈-科尔沁沙地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与综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2012-10-10-2017-12-31,参与人

4.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方考古学理论研究与中国考古学理论的构建, 14BKG021,2014-06-15~2017-12-31,优秀结项。

5.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考古学研究指南,2019年,已结项

6. 国家社科基金·兰台计划,2020年11月,已结项。

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考古学理论体系研究,2022-01-01~2026-12-31

8.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欧亚大陆视角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子项目负责人。

9.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项目重大项目持续支持。

5. 在人民大学工作期间学术成果

     2016年

Shengqian Chen, Weiju Chen: A chain of tools: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picks of Qinling Region.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400: 93-99, 2016。

陈胜前、杨宽、李彬森、朱永刚、吉平:《哈民忙哈遗址石器工具研究》,《人类学学报》,2016年4期。

陈胜前:《考古遗址学——考古信息的嬗变与传递研究》,《南方文物》2016年第2期

陈胜前:《中国文明的经济基础溯源》,《读书》2016(10)

陈胜前:《旧石器时代的文凭》,《大众考古》,2016年第12期

陈继玲、陈胜前:《史前艺术研究方法新探》,《东南文化》,2016年第3期

董哲、杨宽、陈胜前、王立新:《赤峰大山前遗址第1地点夏家店下层文化梭形石刀的使用方式》,《考古》,2016年3期。

2017年

Shengqian Chen, Pei-lin Yu: Variations in the Upper Paleolithic adaptations of North China: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onset of food production.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 Asia 9: 1-12, 2017.

Shengqian Chen, Pei-lin Yu: Early “Neolithic” of China: variation and evolutionary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73: 149-180, 2017.

Shengqian Chen, Pei-lin Yu: Intensified foraging and roots of farming in China. 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73: 381-412, 2017.

Shengqian Chen: Modeling agricultural origins. I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 Archaeology, Ethnography and History of Siberia, pp.97-105. Materials of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nference Krasnoyarsk, September 27-30, 2017。

陈胜前:《考古学家的演化》,《大众考古》,第4期。

陈胜前、卢立群、杨宽:《工具生产链:秦岭地区手镐的实验考古学研究》,《砥砺集:丁村遗址发现60周年纪念文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编,三晋出版社,2017年。

2018年

著作

陈胜前:《学习考古》,三联书店,2018年2月。21.9万字

陈胜前:《思考考古》,三联书店,2018年2月。30.7万字

论文

陈胜前:《文化历史考古的理论反思:中国考古学的视角》。《考古》2018年第2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全文转载

陈胜前:《互联网+时代的家乡博物馆》,《人民论坛》2018年第21期

陈胜前:《与时偕行构建中国考古学理论》,《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4日11版。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文摘》2019年第1期转载。

2019年

著作

陈胜前:《人之追问》,三联书店,2019年1月。22万字

陈胜前:《小工具的大思考》(译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9月。

论文

陈胜前:《中国考古学的范式与范式变迁》,《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历史与社会(文摘)》转载,2019年第2期。

陈胜前:《为什么夏是一个问题》,《读书》2019年第2期。

陈胜前:《农业体系支持中国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不绝》,《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6月21日。

陈胜前:《考古学家的洞察力》,《北京晚报》2019年7月9日,33版。

陈胜前:《应从遗址废弃过程考察遗物的集中保存现象》,《中国文物报》2019年11月29日,第7版。

陈胜前:《回首农业时代》,《读书》2019年12期。

陈胜前、叶灿阳:《细石叶工业起源的理论反思》,《人类学学报》2019年第4期

徐紫瑾、陈胜前:《上山文化居址流动性分析:早期农业形态研究》,《南方文物》,2019第4期。

陈国鹏、陈胜前:《浙江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橡子利用:一个民族史志的视角》,《北方民族考古》,2019年第7辑。

2020年

著作

陈胜前:《史前的现代化:从狩猎采集到农业起源》,三联书店,2020年9月。36.9万字,获第16届文津图书奖。

论文

陈继玲、陈胜前:《白音长汗遗址兴隆洼文化聚落空间研究》,《边疆考古研究》,第27辑,2020年。发表时间2020年7月31日。

陈胜前、王红博:《过程考古学的再思考:考古学理论建设的问题》,《东南文化》2020年第3期

王红博、陈胜前:《景观考古视角下的庙子沟遗址》,《大众考古》2020年11期。

陈胜前:《史前中国的文化基因》,《读书》2020年第7期。

陈胜前:《文化生态交错带: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重要一环》,《光明日报》2020年7月29日。

陈胜前:《多元文明融合基础上兴起的三代文明》,《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30日。

陈胜前:《瘟疫的考古学思考》,《中国文物报》2020年2月21日,《信睿周报》2020年3月17日全文转载。

陈胜前:《考古学不只是一门科学,更是文化,一项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事业》,《中国文物报》2020年9月18日。

陈胜前:《物质性与物质消费》,《信睿周报》,2020年7月21日。

陈胜前:《史前史的启示:人类如何演化》,《经济观察报》2020年9月28日033版

陈胜前:《食物考古:正确认识人类的饮食历史》,《光明日报》2020年12月5日第12版。

Liu Ruizhe, Hui Liu, and Shengqian Chen, Alternative Adaptation Strategy during the Paleolithic–Neolithic Transition: Potential Use of Aquatic Resources in the Western Middle Yangtze Valley, China. Quaternary 2020, 3, 28; doi:10.3390/quat3030028

李彬森、陈胜前:《考古材料的真实性问题:废弃过程理论研究及其启示》,《东南文化》2020年第1期。

陈胜前:《考古学如何重建过去的思考》,《南方文物》2020年第6期。

2021年

著作

克里夫·甘博著,陈胜前、张萌译:《欧洲旧石器时代社会》,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3月版,64.7万字。

陈胜前:《中国文化基因的起源:考古学的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4月,24.2万字。

陈胜前:《探索考古:作为人文的考古学》,三联书店,2021年,20.5万字。

论文

卢立群、董兵、陈胜前:《中国旧石器时代石球的实验研究》,《人类学学报》2021年第3期。通讯作者

王红博、陈胜前:《家户考古的操作模式研究》,《东南文化》2021年第1期。

陈胜前、王红博:《考古学术史的结构问题》,《南方文物》2021年第2期。

陈胜前:《道中庸、尚平和,人如玉——探寻中国文化的基因及起源》,《光明日报》2021年8月9日第15版。约4000字。

陈胜前:《有关国家文明起源的研究路径的反思》,《史学集刊》2021年第3期。《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6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8期转载。约4300字。

陈胜前:《文明的根源》,《读书》2021年第7期。6200字。

陈胜前:《建设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理论体系》,《历史研究》2021年第1期。《社会科学文摘》转载,2021年第12期。

陈胜前:《当代视角下的内卷化及其价值》,《人民论坛》2021年第2期中、下合并出版。

陈胜前:《如何发展中国考古学派》,《团结报》2021年2月4日。

陈胜前:《从四大板块看史前中国文化的演进与互动》,《光明日报》2021年9月8日,理论版。

陈胜前:《从话语圈到考古学的公共阐释》,《信睿周报》2021年5月1日。

陈胜前:《如何走出技术时代的困境》,《信睿周报》2021年10月1日。

陈胜前:《大历史观视野下的建党百年——兼论中国发展的理论思考》,《人民论坛》2021年10月下。

陈胜前:《中国考古学的生长点: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原文物》2021年第6期。

陈胜前:《理论视角下百年中国考古学的回顾与展望》,《江汉考古》2021年第6期。

陈胜前:《什么是现代考古学》,《中国文物报》2021年11月19日第9版。

叶灿阳、陆成秋、陈胜前、赵一凡、苏绕绕:《湖北京山大小富水流域2019年旧石器考古调查简报》,《江汉考古》2021年第5期。

2022年

著作

陈胜前:《考古学研究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35万字.

论文

陈胜前等:《锐棱砸击法与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江汉考古》2022年第5期。有转载。

陈胜前:《早期中国社会权力演化的独特道路》,《历史研究》2022年第2期。有转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3期。

陈胜前:《2021年考古学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

陈胜前:《中国旧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机制与动因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4月21日。

陈胜前:《考古学“透物见人”的概念构建——以旧石器考古为例》,《考古学研究》(十三),科学出版社

陈胜前:《考古学的作用》,《读书》2022年第4期。有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10期。

陈胜前:《从学术史角度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9月23日。

陈胜前:《人类演化史上最大的失误》,《信睿周报》2022年3月1日。

陈胜前:《人类是怎么变坏的?》,《第三种猩猩》序言,中信出版社,2022年3

陈胜前:《史前中国文明的格局》,《从考古看中国》,中华书局,2022年。

2023年

陈胜前:《“古国”“酋邦”之争与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路径》,《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第7期。

陈胜前:《从考古学视角看中华文明的融合特性》,《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6月24日第3版。

陈胜前:《文明的相变》,《读书》2023年第9期。

陈胜前:《中华文明起源中的边缘发展现象》,《光明日报》2023年3月22日理论版。《新华文摘》第11期全文转载。

陈胜前:《有关夏的三个误解》,《光明日报》2023年7月26日理论版。

陈胜前:《元宇宙考古》,《信睿周报》2023年103期第15-17页。

陈胜前:《国际视野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如何超越西方考古学的标准?》,《中国文化遗产》2022年第6期;《新华文摘》2023年第5期全文转载。

陈胜前:《由中国考古人自己揭示,中华文明如何“相变”》,《万年中国: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23年。

陈胜前:《如何衡量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国发院内参

陈胜前:《考古学何以科学?》,《中国文物报》2023年8月25日第5版。

陈胜前:《博物馆热的冷思考》,《中国文物报》2023年10月27日第7版。

陈胜前:《金声玉振:上古世界体系中的石峁与二里头》,《利涉大川:汲古论坛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

陈胜前:《回首农业时代:中华文化基因的形成》,《长江讲坛》,武汉大学出版社,2023年。

张炼、陈胜前:《淮河中下游全新世早期人类的文化适应波动析论》,《农业考古》2023年第3期。

叶灿阳、陈胜前、赵潮等:《冀蒙交界裕民文化锛状器的制作技术》,《人类学学报》2023年第3期。

2024年

著作

陈胜前:《考古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5月。24.5万字

陈胜前:《中华文明格局的起源:考古学的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3月。24.5万字

陈胜前:《让石头说话:中国史前石器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1月。47.8万字

论文

陈胜前:《浅谈中国考古学的主体性》,《光明日报》理论版,2024年4月17日。

陈胜前:《如何衡量中国考古学与中华文明探源的进展》,《中原文化研究》2024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考古学》2014年第2期全文转载。

陈胜前:《考古解释何以可能?》,《史前考古》2024年第1期创刊号。

陈胜前:《中国考古学的重大课题》,《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新华文摘》2024年第14期全文转载。

陈胜前:《走进皮洛:见证人类对青藏高原的早期探索》,《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0月31日。

CHEN, shengqian,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Chinese Archaeology from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Jianghan Archaeology 2021

陈胜前:《对考古学的新理解》,《北京日报》2024年7月5日。

陈胜前:《2022年考古学研究报告·考古学理论方法》,《中国历史学前沿报告(202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第454-471页。

联系方式: csq@ruc.edu.cn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