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会议论坛 >

我院举办第二届北方民族考古论坛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9-03-30 08:44:00 阅读量:
 

2009321日,继去年成功举办首届北方民族考古论坛之后,历史学院和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研究生“第二届北方民族考古论坛”。本次论坛旨在加强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的学科建设,增进与相关学科的交流,提高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研究水平,为本专业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构建一个展示的学术平台。

   

上午9点,论坛正式开始。魏坚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次论坛的宗旨并介绍了来宾,指出本次论坛将围绕北方地区古代各民族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发现和研究,以考古学的手段,从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对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及其与中原的交融、与西方的交流加以研究和阐释。历史学院院长孙家洲教授代表学院致辞,孙院长肯定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创立五年来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对于论坛的举办表示肯定和赞赏。对于以魏坚教授为首的四位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老师为学科建设做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孙院长表示,以后仍会不遗余力的支持考古学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发展。随后,马利清老师主持了论坛的发言。

     

本次论坛共有12位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结合各自的学位论文和研究所得做汇报发言。内容涵盖了北方地区自先秦到明清以来诸考古学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其中不乏新颖独到的观点。

     

2008级硕士生曾祥江运用考古学方法,对辽西区发现的早期铜器进行了类型学观察,并就其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和出土物的年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2007级博士生张文静以《阴山岩画中的虎图》为题,将阴山岩画中出现的虎图与鄂尔多斯式青铜器中的同类图形,进行了类型学的分析和年代推定。2007级硕士生杨洋、高伟、2008级硕士生李仕、李国华,分别对汉魏隋唐时期的鲜卑木质葬具的形制演变、漠北突厥碑铭内涵的早晚期变化、拓拔鲜卑墓葬随葬品中的“毁镜”习俗和吐谷浑王后弘化公主墓反映的唐与吐蕃及西域的交往关系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从中发掘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2007级硕士生陈姝婕对和林格尔北魏墓葬壁画中的植物进行了考证,并指出其中的寓意反映了北魏的崇佛传统。2008级博士生杨玥和2007级硕士生仲叙莹则以辽代考古资料为题,分别对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所藏辽代木牌的人物形象和辽上京城的朝向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梳理,认为木牌应置于墓内周壁,起到“镇墓”作用,辽上京的早期建筑应是东向的,这与游牧民族“东开向日”的传统是一致的。2008级硕士生李冀洁、杨思分别对蒙古族的罟罟冠和元大都的胡同进行了语意、形制和源流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2007级硕士生何京则根据在台湾交流学习期间,对台湾部分博物馆的考察,介绍了台湾地区博物馆的发展和现状,归纳了台湾博物馆的基本特点,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参加本次论坛的除历史学院部分师生外,国学院的王炳华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的李延祥教授和远在日本龙谷大学任教的徐光辉教授也应邀出席了论坛。在听取了同学们的发言之后,老师们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在肯定了同学们研究所取得成果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点评发言还涉及了北方民族与中原民族的关系等一些极具反思性的问题,引起了大家激烈而深刻的讨论,令同学们受益匪浅。有老师建议应该把此次论坛的论文再做修改整理,以论文集的形式出版,以示对同学们的鞭策和鼓励,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纷纷响应。

    

第二届北方民族考古论坛在魏坚教授做总结发言后成功闭幕。这一次考古论坛在学院的支持下,充分挖掘了同学们的研究才能和潜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表明在学生中创造一种崇尚研讨、投身学术的良好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科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仲叙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