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会议论坛 >

我系教师远赴俄罗斯参加国际考古会议

发布者:人大考古 发布时间:2017-10-02 09:59:09 阅读量:
 
  应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大学的邀请,9月26-30日,我系陈胜前教授和王晓琨副教授赴俄罗斯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参加“考古学、民族学与西伯利亚历史多学科交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奥尔巴赫•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诞辰125周年纪念会”,这次会议由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博物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国立师范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所联合主办。

陈胜前、王晓琨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是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首府,边疆区处于亚欧大陆中心地带,叶尼塞河和西伯利亚铁路的交汇点。范围自北纬51度—81度,东经78度—113度。南北绵延约3000公里,东西最宽处为1250公里,面积233.9万平方公里,占俄联邦面积的13.7%,在俄各联邦主体中居第二位。边疆区人口289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剧烈,冬季漫长,夏季短促。1月份平均温度-北部达零下36℃,南部达零下18℃;7月份的平均温度-北部为10℃,南部为20℃。年平均降水量316毫米。寒冷是这里的主要特征。

欧亚铁路

叶尼塞河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面积最大、工业最强的城市,城市在卡恰河与叶尼塞河交汇处,城市的名字意思是“红色的崖壁”。市内高校众多,以举办此次会议的西伯利亚联邦大学规模最大、实力最强。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之一,是纪念俄罗斯考古先驱—奥尔巴赫•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诞辰125周年,奥尔巴赫是最早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开展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的考古学家,虽然38岁就因病英年早逝,但他主持发掘了多个俄罗斯早期遗址,如著名的阿丰达瓦遗址(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2.4—1.2万年,遗址就在叶尼塞河沿岸),留下了丰富的著作,引导了当地的考古学发展,因此受到俄罗斯考古学界的广泛尊重,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博物馆专门搞了一个关于他事迹的小型展览,这个展览也是此次会议的一部分。

阿丰达瓦遗址出土的石器
  参加此次会议的学者还有:俄罗斯科麦罗沃国立大学哥多娃教授、俄罗斯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库兹明内研究员、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国立师范大学乌多维教授、亚历山大教授、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博物馆马卡罗夫研究员、乌克兰基辅民族大学邦达丽教授、乌克兰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达拉根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克瑞格坎贝尔教授、吉尔吉斯斯坦的吉尔吉斯-俄罗斯斯拉夫大学加特林可教授、德国柏林的柳斯教授,以及另外几位来自俄罗斯各地的代表,还有少量的西伯利亚联邦大学的学生,总计50余人,会场不大,学术气氛庄重、热烈。     研讨会的内容,还有许多俄罗斯考古学史方面的讨论,再加上若干专题性研究,涵盖考古学方法、理论以及科技考古方面的内容。来自俄罗斯各地及周边国家的学者,就各自的问题,展开讨论。俄罗斯学者普遍雄辩、坦率,有不少人甚至脱稿演讲,慷慨激昂、铿锵有力。一个学者发言结束后,在场的其他人都争先恐后地发言回应、质疑,常常是激烈的辩论,唇枪舌剑,互不相让;这种讨论的方式,别开生面。
  陈胜前教授讲演的题目是中国狩猎采集者的模拟研究,介绍了他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对中国农业起源问题的解释,并介绍了中国最近相关的考古发现,与会的学者对这种过程考古学研究颇有兴趣。

陈胜前教授在演讲
  王晓琨副教授就中国北方的人面像岩画的类型与分布,谈了自己的看法,由于人面像岩画在西伯利亚地区数量众多,叶尼塞河、安加拉河流域广泛分布,在场的多位学者是岩画领域的专家,因此这个话题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和回应。
  会议期间两位老师参观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博物馆。该博物馆有三层,一个是考古遗址及遗物,一层是近现代历史及成就,还有一层是民族学的藏品。整体感觉,俄罗斯博物馆的陈列方式,是那种集中、系统展示,注重物质文化,解说词不多,但是想看的东西基本都有,特别注意环境动植物资源的展示,如各种森林、草原的动物,让人对周围的环境有了立体的感受。国内的这个部分常常放在自然博物馆里,一些地级市的博物馆缺乏这个部分,值得我们借鉴。
  会议组织与会人员拜祭奥尔巴赫墓园,祭奠这位俄罗斯的考古先驱者,还参观了钟楼遗址、尤金庄园博物馆、阿丰达瓦遗址、叶尼塞河观景台等文物古迹。

俄罗斯考古先驱-奥尔巴赫的墓碑
   会议间隙,在权乾坤博士的帮助下,两位老师拜会了西伯利亚联邦大学的尼古拉、曼德雷卡教授,双方一致表示将加强两校考古学科的交流与合作。(王晓琨)
 

左起王晓琨、曼德雷卡、陈胜前
 
左起权乾坤、尼古拉、陈胜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