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讲座 >

“宋朝吕氏家族春秋”学术沙龙纪要

发布者:人大考古 发布时间:2016-05-13 07:32:34 阅读量:
 
  2016年4月23日下午,RUC历史考古沙龙第五期活动在人文楼四层会议室举行。本期学术沙龙主题为“宋朝吕氏家族春秋”,邀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嘉励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刘未老师作学术报告。出席沙龙的还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水下遗产保护中心、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等科研单位的学者。
  沙龙首先由郑嘉励研究员做题为《武义南宋明招山吕祖谦家族墓地调查》的报告。吕祖谦及家族墓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明招山麓,是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婺学创始人吕祖谦及其家族的墓地。在吕祖谦墓的周围,还有其曾祖吕好问、伯祖吕本中、祖父吕弸中、父吕大器等诸多吕氏族人的墓地。郑老师首先梳理了吕祖谦家族的世系,以及明招山吕氏墓地的形成过程。尔后结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家族墓地的调查情况,详细介绍了墓葬数量、分布、保存状况以及出土墓志等相关信息。在与北宋吕氏家族墓地的对比中,他发现南迁后的吕氏家族,其墓地无论在形制还是葬俗等方面,都呈现明显的在地化、江南化特征。但墓葬在选址中所体现的风水观念,自始至终都起着的决定性的作用。郑老师指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南北方风水观念的差异,北宋时,家族墓地多见于北方,而江南似乎并无族葬之传统。从这个角度看,武义南宋明招山吕祖谦家族墓地意义重大。吕祖谦家族墓,可视为北方南迁士大夫家族,在江南地区实践“族葬”的实例;吕祖谦学术得中原文献之传,其丧葬理念也得到了南方地区时人的效仿;元明时期,族葬习俗也逐渐在南方传播开来,吕祖谦家族墓地,正是此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郑老师提示,要以田野考古的方式来进行史学研究,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赋予研究以更多的意义和内涵。

郑嘉励研究员


  之后由刘未老师做题为《<木阜吕氏宗谱>与新郑北宋吕氏家族墓地》的报告。刘老师首先梳理了浙江鄞县《木阜吕氏宗谱》所见北宋吕氏家族墓地的相关内容。宗谱所录吕好问《吕氏坟域图后集序》、吕用中《吕氏坟域图志》,详细记载了诸家族成员的姓名、身份和埋葬位置等信息。刘老师总结发现,吕氏墓地较为明确的墓园主要分布于三个区域,各墓园内坐穴次序及描述方式,均与宫羽姓昭穆贯鱼葬基本原则相符。接着,刘老师根据《重校正地理新书》、《穆氏新兆域记》、《茔原总录》、敦煌《葬经》、《卜葬书》等文献的记载,总结出了五音墓地的坐穴次序及方位原则。结合考古发掘资料加以分析,他认为章丘穆氏墓地、宣化下八里张氏家族墓地、安阳韩琦家族墓地、洛阳富弼家族墓地乃至巩义北宋皇陵,基本上都是按照这种原则来具体操作的。此发现得到与会学者的积极响应,实际也为我们认识北宋时期士大夫家族墓地布局提供了一种途径和方法。报告最后,刘老师根据金华郑刚中墓的形制,讨论了所谓墓地“山门阙角”的问题。

与会学者讨论


  郑嘉励研究员与刘未老师的两场报告时代上前后相继,内容上相互补充,研究方法上各有侧重,揭示了两宋时期以吕氏家族为代表的士大夫群体家族墓地在设计上的继承、发展与变化。提示我们应更好地将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结合,为研究赋予更多的意义和价值。(杨东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