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讲座 >

“献给另一个世界的绘画——山西北朝唐五代墓葬壁画”讲座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发布者:人大考古 发布时间:2017-06-17 10:40:03 阅读量:
 
  2017年6月9日(星期五)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学术前沿系列讲座第二十九讲“献给另一个世界的绘画——山西北朝唐五代墓葬壁画”在人大公共教学一楼1404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庆捷老师主讲,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魏坚教授主持,李梅田教授点评,此次讲座还吸引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王子今教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白岩所长等校内外其他院系的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聆听,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皮庆生副院长以及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王晓琨老师,曹斌老师等参加了讲座,现场气氛十分轻松活跃。
  张庆捷,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慕尼黑大学世界古典文明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张庆捷教授研究方向是汉唐考古,曾主持北朝隋唐考古多个项目,多次参加汉唐重要墓葬、石窟的整理研究工作。曾三次荣获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奖。研究成果在国外多个国家发表,其中国内一级刊物发表数十篇。主要著作有《世俗迷信与中国社会》、《民族汇聚与文明互动——北朝社会的考古学观察》、《胡商胡腾舞与入华中亚人——解读虞弘墓》等。
  讲座开始前,魏坚教授向在座师生简要介绍了张庆捷教授的学术研究成果,为接下来的讲座预热。

魏坚教授主持

  张庆捷教授首先介绍的是北魏墓葬壁画。北魏墓葬壁画根据载体不同,可分四类,一类是墓葬墓壁的绘画;第二类是石椁壁上的绘画;第三类是木棺上的绘画;第四类,是在墓葬中出土的绘画作品。北魏墓葬壁画的布局与汉代分层的布局大不相同。除墓棺外,很少见分层次的画法。从题材内容看,各墓所见各有异同,重心不一,时代主题相同。墓主人宴饮图最多,其次是出行、狩猎、生活、乐舞等。这些绘画都是北魏王朝迁都洛阳前的遗存,所留人物、车马、生产等景象,都展现了浓郁的鲜卑风情。

张庆捷教授讲座

  接下来介绍的是北齐时期,山西地区发现的北齐壁画墓数量较少,因此张庆捷教授着重讨论了四座非常重要的墓葬,分别是北齐东安王娄睿墓、北齐武安王徐显秀壁画墓、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和朔州北齐壁画墓。北齐娄睿墓的壁画,从墓道到墓室,均为分层绘制,但有差异,如墓道与墓室,分为三层,墓道的三层比例相同,墓室的三层比例不同,以各层所占空间看,是上下层大而中层小。一层一种内容。北齐徐显秀墓壁画的布局与其他三墓不同,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基本上都是一层,墓室是上下两层,上层是天象图,下层是墓主人夫妇宴饮图与出行图,各层的空间比例与前一个墓相同。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布局是墓道壁画分四层,墓室壁画据残余壁画看,当为三层。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墓室壁画也是分三层。从壁画题材来看,以娄睿墓最为丰富,墓室之外就有行旅图、胡商驼队图、出行图、回归图、鞍马游骑图、军乐仪仗图、门吏图、树木动物图等。在墓室之中,又有天象图、四神图、雷公图、十二属相时辰图、祥瑞画草图等,反映出墓主娄睿作为“东安王”的显赫生活场面。北齐武安王徐显秀墓壁画的题材内容以墓门为界一分为二。墓道、天井、甬道的壁画题材内容以武装仪仗队为主,配以马匹、旗帜和祥瑞花草。墓门、甬道、墓室内的题材内容是以墓主的日常生活为主,上为天象图和飘荡的祥华瑞草,下由执鞭门吏图、鞍马出行图、牛车出行图、墓主夫妇宴饮图等构成。墓室东壁为备牛出行图,西壁是绘备马出行图,最有价值的是墓室内的墓主夫妇宴乐图;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墓道分为四层,上层是仙人珍禽畏兽图,二层是贩马图和狩猎图,三四层是出行图和归营图;北壁是人物门楼图。甬道是畏兽图和将士图,墓室是星宿图、四神图和牛车鞍马备行图;朔州水泉梁北齐墓壁画题材有出行图,墓主人宴饮图和牛车鞍马备行图、生肖图、星宿图等。这三座墓也都反映了墓主人位高身贵的生活。
  之后是隋唐五代时期,山西隋唐墓葬较多,但壁画墓很少。从内容看,北朝娄睿墓、徐显秀墓那种宣扬墓主人显赫地位的出行图、仪仗图不见了,除四神图外,代之而起的是流行起了“树下老人图或仕女图”;从风格布局看,北朝满墓壁是一幅画的情形少见了,新出现一种屏风式的布局,将一面墓壁人为分成几个条屏,数量或多或少。

张庆捷教授讲座

  最后,张庆捷教授对于这次讲座的内容总结归纳为六点:第一是壁画内容形形色色,在各种各样内容中,贯穿了三条主线,一是民族汇聚,二是文明互动,三是大一统观念和各民族整体文明的发展进步;第二是这一时期的墓葬壁画是对汉晋墓葬壁画的继承与发展,打破汉代均衡分层的格局,放大突出墓主人生活;第三是北魏和北齐时期的墓葬壁画狩猎图是北方骑马民族喜好狩猎习俗的延续和真实写照,对研究北朝胡人在中国的活动提供了最新资料;第四是壁画有三种表现形式,分别是在壁上涂抹地仗,然后涂白灰,再作画,没有地仗,直接刷白灰作画和在墓道专门修建土皮墙,然后涂地仗白灰作画;第五是这些壁画是随葬品的特殊形式,也是图像证明史的极佳资料;第六是虽然诸墓壁画的艺术水平高低不一,但大多数内容都是写实的,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写照。
讲座末尾时,在场学生与张庆捷教授就北朝墓葬壁画对汉代墓葬壁画的继承与流变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学生提问

  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李梅田教授对张庆捷教授的讲座进行了点评:“张庆捷教授是对山西考古了解最全面,也是研究最深入的学者,他今天将山西壁画墓材料最丰富的时期对我们做了全面的介绍。近些年大家最关注的是墓葬研究的方法问题,自从巫鸿将墓葬壁画作为墓葬美术的一部分研究之后,大家更多的是在思考墓葬的含义。我非常同意张老师对于墓葬功能的界定。今天张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方式,壁画的出现到底是为谁而作的?壁画既反映了当时的物质文化,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死观,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最重要的材料” 此外,他鼓励在座师生多关注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墓葬材料,以进行比对研究。

李梅田教授点评

  最后,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魏坚教授高度评价了这次讲座,称赞山西考古学材料丰富,鼓励大家关注北方民族考古,关注北朝考古,关注山西汾河两岸的考古,关注美术、艺术类的考古,让学术研究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魏坚教授讲总结

  讲座结束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肖堃)

合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