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讲座 >

探史前聚落,寻文明起源 —鹿泉文博大讲堂第二讲纪实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0-08-19 08:30:00 阅读量:
 

2020年8月4日晚,在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鹿泉整理基地103室,举行了人大考古2020年鹿泉大讲堂的第二讲,本次讲座的题目是《魏家窝铺红山文化环壕聚落考古发掘与收获》,主讲人是吉林大学陈国庆教授。讲座由王晓琨副教授主持,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张晓峥副院长出席讲座,并参与了讨论。除了人民大学十余名师生外,在鹿泉基地整理资料的吉林大学、河北大学等高校的师生也参加,讲座现场气氛活跃。


4c8d266ab0404c6e994f4c2bef2d8458.jpg

∆ 讲座现场

陈国庆教授,1980年起执教于吉林大学,现为考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其主要研究方向是:新石器时代考古、田野考古、日本考古学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六部,获得国家级成果奖等十余项。

陈国庆教授的讲座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陈老师回忆了参加田野考古实习的经历,列举了三个生动感人的事例,讲述了吉林大学学生与老师之间在田野考古工作中形成的深厚情谊,体现了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互敬互爱。第一件事是在1992年陈国庆教授带领学生实习时,其中有一位同学心理状态不好,陈国庆教授知道后,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使得老师和这位同学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毕业后二人也时常联系。第二件事是在1997年带考古发掘实习时,有两位同学非常努力,即使午休时也坚持拼对陶片,整个实习期间一直认真工作、默默努力,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这两位表现优异的同学被同时推荐到天津博物馆工作。第三件事是在2005年陈老师带队在野外考古实习,正值9月10日的教师节,在校的同学们纷纷为陈老师送上祝福,但唯独没有来自当时工地上同学的祝福,这让陈老师有些失落,没想到原来是工地上的同学们故意为之,晚上为他准备了蛋糕鲜花等惊喜,这让他备受感动、一生难忘。陈老师以亲身经历所诠释的师生情,让现场的我们深受感动,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珍惜考古的这份师生情谊。

第二部分陈老师为我们讲述了魏家窝铺遗址考古发掘与收获。魏家窝铺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魏家窝铺村东北约2公里处的丘陵台地上。2008年5月 ,赤峰市红山区文物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该遗址。同年10至11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全面勘探与测绘。综合地表调查与勘探和测绘的结果,判断此遗址为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时期的环壕聚落遗址。

四个年度发掘总面积16057.75平方米;共揭露房址114座、灰坑219个、灶址19个、墓葬2座、壕沟4条;出土陶、石、蚌、骨等各类器物及标本近千件。

2011年,魏家窝铺遗址入选内蒙古自治区“二十大新发现”,还与其他24处遗址一起入选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终评,2012年入选全国“三普”百大新发现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920c672fb0f048f899c9a9481876550d.jpg

讲座现场

关于魏家窝铺的讲解,首先,陈国庆教授介绍了环壕的发现过程,环壕在辽西地区起源很早,在距今八千年的兴隆洼文化中就屡有发现,如:白音长汗遗址、兴隆洼遗址、兴隆沟遗址等。在黄河流域,如西安半坡遗址、陕县庙底沟遗址、杨官寨遗址等,也都发现有环壕遗址;关于环壕的功能,陈国庆教授认为可能是划分区域的界限,也可能为防御设施,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次,陈国庆教授向我们介绍了魏家窝铺的房屋遗址,房屋门多朝向东南,平面呈扇面形,阴面窄,阳面宽,采光较好,魏家窝铺的房址有两类不同的灶坑,一类为灶坑深度大于烟火道深度的深灶坑,另一类为灶坑深度不及烟火道深度的浅盘灶。灶连接火塘的形式主要受河北正定南杨庄即燕山以南的后岗一期文化的影响,最后传到了红山文化。

最后,关于魏家窝铺遗址,陈国庆教授还着重向我们介绍了其代表性器物筒形罐的特征。魏家窝铺遗址典型的筒形罐主要分布在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东北地区 、俄罗斯滨海地区、朝鲜半岛以及日本列岛,筒形罐上所施纹饰有“之”字纹、蓆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纹饰为“之”字纹筒形罐,“之”字纹包括篦点之字纹、直线之字纹和弧线之字纹,这种之字纹起源于红山文化之前的赵宝沟文化和兴隆洼文化。

讲座结束后,王晓琨老师和张晓峥副院长依次进行了发言。王老师首先回忆了1995年跟随陈老师实习的经历,先坐两趟火车,然后转乘大巴前往位于黑龙江省牡丹市的实习地,一路上的长途奔波,道路颠簸难走,同学和老师都非常疲惫;时常还会遇到水坑,需要同学一齐推车才能继续前进,一路走走停停,六个小时后才接近目的地。时至中午,才遇到一家饭馆,同学们蜂拥而上,饿狼似的冲了进去。大家每人点了一碗面条,面条刚上,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捧起碗吃了起来。一碗下肚,同学们才惊奇地发现面条里竟然没有卤子。王老师的这段描述,生动不失诙谐,让大家真切感受到当时条件的艰苦和同学们对考古的热情。虽然现在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考古人的激情和奋斗没有变,老师和同学的情谊与初心没有变。

另外,王晓琨老师还提到了魏家窝铺遗址的发掘,他说魏家窝铺遗址发掘具有很大的意义。魏家窝铺遗址第一次向我们清楚地展现了红山文化大型聚落的内涵,为我国新石器时代聚落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同时此遗址中体现的其他考古学文化区的重要因素也反映出新石器时代以辽西地区为代表的东北文化区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区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进一步推动包括红山文化在内的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cd1e0776895b4c90a561f4df3cd5e6af.jpg

王晓琨副教授发言

随后,张晓峥副院长针对河北新石器时代文化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河北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复杂,受到来自周围各文化的影响。南边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北边受到燕山以北文化的影响,西部受到山西和陕北高原文化的影响,东部受到山东文化的影响,说明河北是一个文化交流很繁荣的地方。张晓峥副院长希望日后的工作能够与周围的地区多加联系,多加交流,将视野放大,努力将河北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脉络理清。


0334486bd3764d679e1a9697936d331c.jpg

张晓峥副院长发言

讲座最后,学生们就环壕的具体功用、筒形罐的演变,及深灶坑与浅盘灶的区别等问题,跟陈老师进行了有益的讨论。陈老师认为,辽西地区的环壕,宽、深度大概都在1-2米左右,很难有防御的作用,这一类的环壕可能是划分区域的标志。但在半坡遗址发现的环壕宽、深度都在5-6米,这类环壕很可能是用于防御的。其次,对于筒形罐的演变,辽东、辽西地区的筒形罐有很大的区别,要从多个方面具体分析。最后,对于深灶和浅灶的区别,陈老师解释浅灶有可能是起到易于放置陶支脚、支撑陶釜的作用,但也不排除可以直接放置筒形罐,而作为炊具使用,深灶一般直接放置筒形罐。

265edc673f2a404ca799d43266deb107.png

陈国庆教授回答学生问题

陈国庆老师的讲座内容精彩,不仅让我们全面细致了解了魏家窝铺遗址环壕聚落的重要意义,更对考古工作中的师生情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这让参加讲座的我们深受鼓舞和感动。鹿泉文博大讲堂还会继续邀请知名的考古学者前来分享他们的考古故事,敬请期待。

73923f11cda84d45869e743ae674939f.jpg

合影留念

f9c56b302d9f419ab166b966feb1eab6.png

合影留


:王明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