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讲座 >

《谁是我们的祖先》考古学术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3-04-27 07:46:00 阅读量:
 

    2013年4月23日下午,考古学家高星先生应历史学院和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的邀请,于人文楼三楼会议室,进行了一场题为“谁是我们的祖先”的学术讲座。该讲座系“历史学院学术名家考古系列讲座”第十讲,由历史学院魏坚教授主持,吕学明教授点评。考古文博专业师生参加了讲座。   

               

 

高星先生讲座中


魏坚教授主持讲座
   

 

       高星,著名旧石器时期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1985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硕士学位,2000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人类学系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副理事长、亚洲旧石器考古联合会副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人类起源、史前人类技术与行为,致力于从物质遗存的角度探讨现代人类起源。学术成果丰富,先后发表核心期刊论文90余篇、科普文章50余篇,代表专著9部,并担任《第四纪研究》、《人类学学报》、《化石》、The Review of Archaeology、L’ anthropologie等多部学术期刊与杂志的副主编、编委职务。
 
      高星先生的讲座内容丰富,思路清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概念的界定。高先生首先对“人类起源”和“现代人起源”两个概念进行了澄清,指出我们所说的“人类起源”指的是人类远祖的起源,“现代人起源”则是人类近祖的起源。
      第二,中国最早人类的起源。在这一部分,高先生对中国最早人类起源的几种说法进行了介绍,包括鱼进化成人、禄丰古猿或为中国人类先祖等,但指出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认为中国的最早人类来源于非洲。
      第三,中国最早人类文化遗存的证据。云南元谋、安徽繁昌人字洞、河北阳原泥河湾盆地等地都发现了古人类的遗迹,但这只能表明距今200万年左右有古人类在中国生存过,尚不足以对非洲起源说构成挑战。
      第四,现代人的概念及其起源问题争论现状。高先生指出大多数的中国学者主张中国人本土起源的说法,而后对目前两种针锋相对的人类起源理论“多地区进化说”和“非洲单一地区起源说”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和分析。
      第五,对中国本土人群连续演化的论述。这一部分是讲座的重点与高潮部分,高先生从人类化石、基因交流、文化证据等方面论证了中国人本土演化的可能性和现代人起源的区域多样性与复杂性:现代人类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呈现的是“区域性多样化模式”,而东亚则具体表现为“连续进化、附带杂交”。他指出,这一理论是在丰富的科学材料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而非出自研究者狭隘的民族情感,当然尚需更多更系统的材料加以佐证。
      最后,高先生提出了自己对人类起源问题研究的观察与思考:现代人起源的真理只有一个,必将会有新的理论打破目前观点的对立,而解决这一问题则有赖于多学科的交叉、多方面的证据和各领域优势的发挥。

 
           
讲座现场
    

 

      吕学明教授对高先生的讲座进行了总结和评议。他指出:高星先生的演讲内容丰富,为我们展示了许多新的发现与新的研究成果,所提出的“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理论具有坚实的考古学证据和科学理论支持。旧石器时期的考古很重要,但从事的人员较少,需要予以重视加强。随后,历史学院王晓琨老师和张林虎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吕学明教授点评


 

      最后,在场同学对讲座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高星先生一一解答。讲座在活泼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