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讲座 >

“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新进展”考古学术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3-06-09 07:49:00 阅读量:
 
        2013年6月3日下午,考古学家王巍先生应历史学院和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的邀请,于人文楼三楼会议室,进行了一场题为“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新进展”的学术讲座。该讲座系“历史学院学术名家考古系列讲座”第十一讲,由历史学院刘后滨教授主持,魏坚教授点评。考古文博专业师生参加了讲座。
 
         
 
                                             王巍先生讲座中


         
 
                                           刘后滨教授主持讲座
 
     王魏,1954年生。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82年毕业后进入中国杜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87至1990年在日本橿原考古研究所和茨城大学研修日本考古学,1995年获日本九州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做访问学者,撰写第2个博士学位论文,并于1996年7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中日两个博士学位的考占学家。1991年晋升为研究员,1999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突出贡献专家、博士生导师,享受致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授予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2006年被授予美洲考古学会终身外籍院士。2006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2011年当选中国杜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目前任国务院第六届历史学科评议组专家,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夏商周考古、东亚地区古代文明起源与东亚地区古代文化交流。近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有《中国考古学大辞典》(主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负责人)、“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研究”(主持人)、“东北亚史前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主持人)、“蒙古族起源和元代帝陵”(首席专家)等。学术专著有《从中国看邪马台国和倭政权》(日文)、《东亚地区古代铁器和冶铁术的传播与交流》、《中国考古学·两周卷》(合著)等,另有学术论文近百篇。
     王巍先生的讲座以“中华文明起源”为主题,围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展开,内容丰富,思路清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为我们概述了近十年来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新动向,包括各地相继成立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文明起源研究再掀高潮、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广泛应用等;并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项目基本情况、实施过程和课题设置等方面做了介绍。
     其次,介绍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的研究进展,分为项目的总体进展和各地区都邑与聚落考古的综合研究,其中重点介绍了良渚遗址、陶寺遗址、二里头遗址等重要遗址的发现和新收获。
     再次,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做出了阶段性的总结,提出了该项目对中华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多元化进程等问题的阶段性认识,并对国内外古代文明研究现状做了简要分析。
     最后,对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做了简要介绍。
 
         
 
                                                    讲座现场
 
     魏坚教授对王巍先生的讲座进行了总结和评议。他指出王巍先生的演讲内容丰富,为我们展示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让我们对文明的认识要素、文明发展的多样化和不平衡性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并对在座的同学们提出希冀:要看到文明探源工作的进展和希望,努力去了解与学习。
 
         
 
                                                  魏坚教授点评
 
     最后,在场老师和同学对讲座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王巍先生一一解答。讲座在活泼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