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讲座 >

“近年来我国古人骨研究领域的新进展”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3-06-15 07:51:00 阅读量:
 
   2013年6月11日下午,历史学院学术名家考古系列讲座第十二讲“近年来我国古人骨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在人文楼三层会议室成功举办。我国著名的体质人类学家朱泓教授应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就考古研究所邀请做主讲人。讲座由历史学院吕学明教授主持,魏坚教授和刘后滨教授做了点评。
 
          
                                                     朱泓教授
 
      朱泓,1951年生,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吉林省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先后荣获教育部“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奖者、全国模范教师、吉林省资深高级专家等称号。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150余篇,出版著作2部。近五年来,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项。多年从事体质人类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是我国著名的体质人类学家。近三十年来,致力于将体质人类学与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有机结合,并于中国北方、东北亚地区古人种学研究中取得多项成果,特别在匈奴、东胡、鲜卑、契丹等古代民族的人种问题、中国古人种学研究理论构架和方法论方面有独到见解。1998年与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作,建立了我国考古学界第一个从事古人骨DNA研究的专业实验室——吉林大学考古DNA实验室。2002年以来,其课题组运用现代计算机科学虚拟技术,对古人类头骨进行三维容貌复原的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朱泓教授以我国近年来的古人骨研究为主题,主要讲了两个大问题:第一个是我国古代居民的人类学类型问题。在这个问题中,为大家介绍了我国先秦时期的人种类型,并通过复原研究,将他们与现代人群进行了对比。第二个问题是关于DNA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问题。朱泓教授分别从古DNA在人群水平中的应用、在家族水平中的应用以及在个体水平中的应用三个层面进行了介绍,并分别阐述了这一技术理论在三个层次上与考古学研究的关系。先生深入浅出的讲授、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敬佩。
 
           

                                                  魏坚教授点评
 
           

                                               刘后滨教授点评
 
      刘后滨教授就历史学与考古学、体质人类学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点评。魏坚教授认为在考古发掘中应重视人骨的收集,要有发展的眼光、更好的利用材料;并从我国体质人类学学科的发展看到了学科发展的规律:就是要有信念,并执着的去追求。
 
            
 
      讲座结束后朱泓教授与在场的各位老师同学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使大家受益匪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