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科研 > 考古发掘 >

我院南水北调工程临城段文物考古发掘工作顺利结束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9-09-29 09:19:00 阅读量:
 

200972日至830日,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受河北省文物局委托,对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方等村的一处古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我院历史系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的师生承担了此次发掘工作。

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保障工程顺利实施,河北省文物局邀请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的考古专业参与到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项目中来。我院考古及博物馆学专业师生本次承担的发掘工作正是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古发掘后的现场全景

本次发掘点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鸭鸽营乡方等村西约800米的午河北岸台地之上。发掘前对周围进行了详细的勘探,发掘时布10×10米探方20个,发掘总面积为2000平方米。

共发现灰坑、窖穴87个,墓葬7座,房址3处,沟4条,水井2眼。出土遗物有陶器、铜器、铁器、骨蚌器和瓷器,时代从商晚期、春秋战国、汉至宋代。其中,可复原陶器约30余件,瓷器4件,铜铁骨蚌器等小件共100余件。

清理遗物

清理灰坑

 

清理代房址 对遗迹照相

本次发掘的7座墓葬中,1座宋代砖室墓,1座宋代洞室墓,5座土坑竖穴墓。

宋代砖室墓为圆形砖券穹庐顶墓,由墓道、墓门、墓室3部分组成。出土随葬品有瓷碗2个,铜镜1面。宋代洞室墓已被盗,没有发现遗物。其余5座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有的简单砌有砖壁,规模均较小。由于未见出土物,年代不详。

 

宋代砖室墓 宋代洞室墓

发掘汉代房址3处,房内有灶,房基夯筑有夯窝。房内堆积分3层,第1层为瓦片堆积,瓦有筒瓦、板瓦,还有陶片,碳粒等;第2层为褐色土堆积,出土灰褐色陶片;第3层为黑褐色土,没有遗物。

汉代房址第1层瓦片堆积

发掘灰坑、窖穴87大部分为圆形直壁,少量圆角长方形。直壁平底的较多,也有少量斜壁锅底状。年代大多数为汉代,也有少量几个商晚期、战国时期的灰坑。灰坑内出土有陶片、瓦片、蚌壳、碎骨、骨簪、铜镞、铁镞等遗物。出土了1件完整的骨簪,为象牙所制,顶部雕刻花纹。还出土1件铜镞和1件铁镞,铜镞保存较为完好。

 

出土的铜、铁镞及铁刀 出土的陶纺轮

发掘中还清理出两个汉代水井和四条沟等重要遗迹。水井中出土两片完整的筒瓦,三块瓦当碎片,其中两件拼合后有“央”字样,还有井圈残块。

汉代水井

水井中出土的两件筒瓦

考古工作期间,河北省文物局领导莅临工地指导文物发掘保护工作,并对我们的工作给予肯定。邢台市文物管理处与临城县文物管理所的领导多次来到工地参观、慰问,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吉林大学、中山大学等兄弟院校的师生也多次来到工地与我院师生一起座谈交流、互相学习。

邢台市文物管理处的领导到工地指导工作

魏坚教授在工地指导工作

魏坚教授在辨认出土器物

部分师生和技工在考古现场合影

在历时近2个月的田野考古工作中,由于正值暑期,师生们克服酷暑和潮闷天气影响,不畏艰苦,勤于学习,保证了考古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此次考古发掘任务,取得了预期成果。本次我院南水北调工程临城段文物考古发掘已通过河北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验收,专家组对我们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目前,这批发掘资料正在紧张整理中。(曾祥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