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信息 | |
铿锵四人行:“以法律保护文化... | |
新疆唐朝墩古城遗址2021年... | |
讲座预告 | 《文化遗产保护... | |
征稿 |《北方民族考古》(第... | |
新书推荐 |《蒙古及周边地区... |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 | |
居延文化研究中心组织专家组考... | |
讲座纪要|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 |
最新信息 | |
铿锵四人行:“以法律保护文化... | |
新疆唐朝墩古城遗址2021年... | |
讲座预告 | 《文化遗产保护... | |
征稿 |《北方民族考古》(第... | |
新书推荐 |《蒙古及周边地区... |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 | |
居延文化研究中心组织专家组考... | |
讲座纪要|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 |
考古发掘 | |
新疆唐朝墩古城遗址2021年... | |
2021年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 | |
2020年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 | |
2020古北口五里坨段长城遗... | |
2020年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 | |
顶酷热——慈城考古进行时 | |
2020年吉仁台沟口遗址考古... | |
2020年宁波慈城东门村遗址... |
时值岁末,内蒙古已是寒风凛冽,为确认西夏白马强镇军司治所所在,2020年12月26日,魏坚教授带领博士生研究生兰博,硕士研究生宋卓远、刘凡毓赴内蒙古阿拉善盟左旗对查干克日木古城、希勃图古城进行实地考察。有关白马强镇监军司的地理位置学界内众说纷纭,清代学者吴广成在其著作《西夏书事》中认为白马强镇军司应在盐州,《西夏地形图》将白马强镇军司标注在兴州北面,还有学者认为其址应在贺兰山中。从已有的调查资料来看,现今在内蒙古阿左旗发现的西夏城址查干克日木古城,从地理位置、城址建制上来件均符合作为白马强镇监军司的条件,位于吉兰泰盐池附近的希勃图古城也有研究者认为可能为白马强镇监军司。魏坚教授强调对于白马强镇监军司治所之考证必须要进行实地考察,只有对城址形制、城内遗存进行实地了解后,才能对城址性质做出准确判断,这是文献资料所不能替代的。
自古言中国王朝更替都以唐宋元明清一以贯之,这种观念忽视了众多边疆地区的政权为中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基本由中原王朝史官所撰写的二十四史,受狭隘的“贵中华,轻夷狄”思想的影响,对这些政权的记载往往较为匮乏且有失偏颇。《辽史》、《金史》谬误多出,党项民族建立的西夏王朝竟无一部正史记录,相关记载需从《宋史》、《元史》等史书中辑出,文献资料颇多抵牾,这给西夏历史的研究带来了很多不便。西夏作为党项族在西北地区建立的政权拥有发达的文明,并对从唐至元时期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因地处西北且所留文献资料较少,长期受到研究者忽视,对西夏历史的研究甚至一度被称为“绝学”。
图一 《西夏地形图》
20世纪初,俄国探险家克兹洛夫在我国今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发现了大量西夏文书,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注意,一门新的学问——西夏学由此诞生。时至今日,学者们对西夏的政治制度、语言文字、文化艺术等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涉及西夏军事体系的研究中,有关监军司的数量、治所位置等问题学界一直都存在较大争议。西夏的监军司制度是一套军政合一的制度,也是西夏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西夏部落的杰出首领李元昊所创,《宋史·夏国传》中载西夏“置十二监军司,委豪右分统其众”,并对这十二监军司的名称进行了记录,分别为:“左厢神勇、石州祥佑、宥州嘉宁、韦州静塞、西寿保泰、卓啰和南、右厢朝顺、甘州甘肃、瓜州西平、黑水镇燕、白马强镇、黑山威福。”但是这十二监军司的准确位置,设置之后的改置、撤废等问题《宋史》中均未提及。《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所记载的监军司数量达到了十七所,有七所与《宋史》中所记载的监军司相重合,监军司的增减、移置应与外界局势的变动有关。
学者们对于监军司数量、位置的考证多从《宋史》、《元史》等资料入手,但这些文献本身成书仓促,对于西夏的记载均较为简略,且多有出入,造成学界对于各监军司的治所位置的说法莫衷一是,单从文献资料出发难以真正确认各监军司治所的实际情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考古事业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关于西夏的研究及考古发掘也逐渐走进了考古学家的视野,有关西夏城址的实地考察也逐渐增多,2006年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魏坚率队对西夏长城及沿线城障展开了多次实地考察,认为黑水镇燕军司驻所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遗址。调查队在新忽热古城搜集到了很多唐和西夏时期的陶、瓷片,地理位置也位于西夏长城以南偏东之处,推测此城应为西夏黑山威福军司驻地所在。
图二 黑水城、新忽热古城位置图
12月26日午后,考察队一行抵达银川,由阿拉善盟文旅局派车接至阿拉善盟左旗。当晚恰逢阿拉善盟文旅局邀请东方交响乐团举办“春之声——2021阿拉善新年交响音乐会”,考察队一行受邀参加。音乐会在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红旗颂》中启幕。演出曲目有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万泉河水》、《沂蒙颂》选曲《愿亲人早日养好伤》等国内观众耳熟能详的乐曲,也有《卡门序曲》《英雄凯旋进行曲》这样慷慨激昂的外国乐曲。首席大提琴演奏者独奏的一曲《鸿雁》旋律委婉抒情,带有苍凉遥远之感,又富高亢和激情,用琴声将游子对北方故乡的深切情感和一缕乡愁表达得淋漓尽致,全场观众屏息静听,被这份游子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所打动。结束曲后,观众们仍意犹未尽,在热烈的掌声中,交响乐团两次返场,最终,整场演出在《拉德斯基进行曲》中落下帷幕。音乐是全人类共通的语言,好的音乐不受地域时空的限制总是给人带来精神的享受,从贾湖骨笛到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再到现今的音乐会,人们从未放弃对音乐之美的追求。
图三 阿拉善新年音乐会
经过一夜的休息,考察队一行于27日对开始对阿拉善左旗内城址进行考察,阿拉善盟文旅局局长孙建军、文物局局长景学义、阿拉善盟博物馆蔡彤华研究员随考察队一同乘车前往查干克日木城。
图四 魏坚教授与孙建军局长、景学义局长进行讨论
查干克日木古城距阿拉善左旗约120公里,考察队驶至查干克日木城附近后发现一户牧民家,并向其询问查干克日木古城的准确地点。该牧户名为陈思明,甘肃移民,热情好客,作为向导随考察队一同前往查干克日木古城。查干克日木古城略呈正方形,西北角地理坐标为39°29′09″N,104°39′04″E,方向为北偏西约15°,边长约250米,南墙正中开门,设有瓮城,据景学义局长介绍,之前在此城进行踏察时曾捡到一些西夏瓷片。同行的牧户陈思明介绍在自己房子南面的草滩上,也似乎有古代城墙。考察队一行随牧户来到房子南面草滩,通过谷歌地图发现这是一处城址的北墙,该城址位于查干克日木古城西南约一公里处,基本为正南北向,440米见方,未发现有马面或瓮城。在考察队返京后用谷歌地图查看两座城址的卫星图时,在新城的东南侧又发现一座城址,基本为正南北向,北墙长约330米,南墙长约西墙长约336米,东墙略短,约320米。
图五 三处城址位置图
这三处城址的年代关系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在这样的沙漠之地为何近距离内会出现三座城址?两个新城的年代关系和性质又是如何?根据魏坚教授判断,新发现的两座城应同样具有军事防御的性质,其年代应早于查干克日木古城,在修筑查干克日木古城时可能以无法继续沿用,因此另筑查干克日木古城,有关这两座城的确切年代及性质还需进一步判断。
在结束了上午的考察后,考察队一行向希勃图古城进发,牧户陈思明极力要杀羊留考察队在家吃饭,但因为考察日程较紧张,早先已在豪斯博尔都订好午饭地点,只得作罢。魏坚教授感谢了牧户的热情相助,并建议同行的孙建军局长和景学义局长可以将这些牧户编为文物安全员,发挥这些牧户在文物保护中的特殊作用,让这些位置较偏远的遗存得到更好地保护。随后,考察队出发前往希勃图古城,牧户陈思明骑摩托车将考察队送至大路,草原人的热情好客可见一斑。
到达豪斯博尔都时已是晌午,越野车停在了“汪家商店”旁边,说是商店其实是一户人家的平房,附近再无其他商家住户。掀开厚重的棉帘进店,店家已烧热炉火,备好茶水等候考察队一行的到来,桌上清炖的羊肉香气四溢,细心的店家还准备了沙葱等小菜,奔波了一上午的队员们都开玩笑道能在沙漠考察中享受这样一顿午饭实在是“奢侈”。热茶和羊肉进肚,一上午奔波的劳累和寒意消除很多,大家匆匆吃完午饭后启程奔赴下一个考察点——希勃图古城。
下午约两点三十分,考察队一行到达希勃图古城,古城位于巴音乌拉山脚的一片红台地上,坐西北朝东南,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40米,墙体厚度约1米,考察队将越野车停在围栏外,步行登上台地。在希勃图古城东侧有用石片叠砌的房屋两座,墙上留有小窗。希勃图古城南墙中间有一门,宽度约为2米,未发现有马面、瓮城。城址内可见“品”字型台基,东西两侧被晚期用石片干砌的石墙分割为两部分,并在东北角和西南部墙上开小门,外侧有加筑的房子。考察队员在城内及周围采集到了汉代的陶片和西夏瓷片。从希勃图古城的规模及型制来看,并不具备作为监军司应有的规模,还要小于一般的西夏城址。针对这种较为独特的修筑方法,魏坚教授认为与乌拉特后旗至磴口县的高阙塞南侧石城及鸡鹿塞相近,希勃图古城应为汉代所建障塞,后被西夏沿用。
图六 考察队员合影(右起:景学义局长、魏坚教授、兰博、宋卓远)
图七 希勃图古城
在完成对希勃图古城的考察后,考察队返回阿左旗首府巴彦浩特。回顾此次调查之旅,不仅加深了对查干克日木古城和希勃图古城的了解还意外收获了两座“新城”。魏坚教授经常强调实地调查对于考古研究的重要性。考古是一门需要实际动手的学问,也是需要走出书房实地探究的学问,这次“意外”发现的两座新城虽然为我们的研究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但是如果能够解决掉这些问题的话将使我们对阿左旗地区的历史沿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28日午前,考察队一行由阿拉善盟左旗出发前往呼和浩特,参加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高级研修班。魏坚教授在此研修班上有两场讲座,分别为“内蒙古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编年体系与特征”和“元上都——拥抱着巨大文明的废墟”。讲座的内容是魏坚教授在内蒙古中南部及元上都田野工作成果的结晶。
图八 魏坚教授讲授《内蒙古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编年体系与特征》
魏坚教授讲到内蒙古地区的考古学文化谱系可以按照内蒙古的两河流域进行划分,即西拉木流域的东南部考古学文化序列和黄河流域的中南部考古学文化序。在本次培训班上,魏坚教授从内蒙古高原的地理环境谈起,按照内蒙古中南部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早晚序列依次对白泥窑文化-庙子沟文化-阿善文化-永兴店文化-朱开沟文化-西岔文化的文化面貌做了详细介绍,同时对与“白泥窑文化”不属于同一文化类型的石虎山类型和属岱海地区龙山时代早中期阶段遗存的老虎山文化也都进行了比较分析。之后,魏坚教授对内蒙古东南部地区从兴隆洼文化开始,经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魏营子文化到夏家店上层文化这一文化序列也进行了详细讲授。
图九 魏坚教授讲授《元上都——拥抱巨大文明的废墟》
下午有关元上都的讲座中,魏坚教授首先强调了北方民族对中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贡献,之后将自己在元上都多年的发掘成果向大家进行了详细展示,最后总结了有关元上都考古学研究的五点收获。题目内容外,魏坚教授还将自己多年田野工作中的思考和趣事分享给培训班学员。参与本次培训班的学院均为内蒙古各盟、旗和高校的文物工作者,本次的培训班不仅能够加强各地区文物工作者对内蒙古文物考古工作的了解,提升业务能力,更有利于各地区的文物工作者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过程,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认同感,能够从更高的角度来开展文物考古工作。
图十 讲座现场
培训班结束后,为期五天的内蒙古调查之旅也接近尾声,考察队一行于30日午前登上高铁返京。此次调查基本确定了查干木古城即白马强镇监军司治所所在,吉兰泰盐池附近的希勃图古城应为一汉代障塞,后被西夏沿用。有关两座新城还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以对其使用年代及用途进行更为准确地判断。但因城址使用时间较短、风蚀严重等原因,保存状况较差,在没有发掘资料的前提下只能结合文献资料和阿拉善盟地区及周边相似的城址进行比较研究,这是比较遗憾的。
内蒙古幅员辽阔,处于游牧与农耕文明的交界地带,有着丰富的古代遗存,这次的内蒙古调查之旅虽然短暂却收获很多,不仅是在知识上,还感受到了内蒙人特有的淳朴和热情。徐霞客早年曾立下“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志愿,如今交通便利,作为考古专业的学生更应多参与野外调查及发掘以获得最真实的信息。同时,在“一带一路”的文化大战略背景下,北方民族考古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随着相关考古工作的不断开展,将会为我们探究阿拉善盟乃至整个内蒙古地区的历史提供更为丰富的材料。
文/图:宋卓远
友情链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