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考察 >

考古专业部分师生与席慕蓉教授参观琉璃河遗址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7-05-25 06:12:00 阅读量:
 

518日,我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魏坚教授带领部分学生,在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王清林副所长的精心安排下,陪同台湾著名诗人、学者席慕容教授参观了位于北京房山区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琉璃河遗址。
 

琉璃河遗址,位于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镇北1.5公里的大石河畔台地上,是一处距今三千多年的西周燕都文化遗迹。自1962年考古部门开始系统全面调查起至1995年,国家曾多次组织对其进行颇具规模的考古发掘,收获颇丰。据发掘和调查钻探,该遗址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1.5公里,占地约500万平方米,整体可分为古城址、墓葬区、居住址三大部分。1993年,北京市政府决定建馆予以保护和展出,19958月博物馆落成,并由德高望重的考古界前辈大师苏秉琦先生亲自题名为: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位于琉璃河镇董家林村的燕都城址,已发现北城墙和东西城墙的北半段,均为夯土筑成。北城墙长约830米,东西两面北段城墙长约300米。据考察估计,南北城墙间距600多米。南城墙及东西城墙的南端,由于破坏严重,遗迹几乎湮灭。在城址东墙北段底部发掘出土的排水沟,大致呈方形,全部由鹅卵石搭砌而成,其建筑工艺之精湛令人惊叹,在全国西周时期排水设施中,尚属首见,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和参考。墓葬区位于城址东南,主要分布于今黄土坡村,现已发掘燕侯墓、中小贵族和平民墓共约300余座,发掘出土了大批珍贵的青铜礼器、陶器、兵器、车马器、漆器、原始青瓷、玉石器、骨角器、蚌器、贝币等共10万余件。尤其堇鼎(所有青铜中最重大的一件)、伯矩鬲等刻有铭文的重要文物和全国西周早期唯一能复原完整的觚、豆漆器等艺术珍品,为研究燕国历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考古实物资料。
 

席慕蓉教授是魏坚教授的故交,她原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蒙古族,生于四川,后随父母至台湾定居;经过半生的等待,终于在1989年夏天第一次回到魂牵梦绕的内蒙古草原家乡。此后,席慕容便将挥之不去的浓郁乡思融入其诗画,将意境扩大到“对已逝的美好事物的眷恋,或者是一种远古的乡愁”,并逐渐把兴趣和关注的领域扩展至对整个草原文化的研究。她实地考察的经历也很丰富,曾七上大兴安岭、两进嘎仙洞、一次考察贝加尔湖,让我们这些专门研究北方民族文化的师生慨叹不已。此次大陆之行,她又将把足迹延伸至新疆的天山南北。
 

我们于上午九时三刻驱车启程,一路沿四环线切入京石高速,直奔窦店琉璃河镇。暮春的阳光还暂无似火的骄躁,迫夏的风却多了些温热和狂野。约摸过了一个多小时,我们进入了乡间的小道,路边杨柳枝繁叶茂,田间麦苗吐穗。11时左右,在绿色的田野上,我们望见了西周燕都博物馆别致的建筑群。
 

王策馆长和馆内几位工作人员早已等候多时。待我们稍作休息后,即首先参观了在琉璃河考古基地中正在修复、绘图的龙泉务、南正、毛家湾等遗址和墓地出土的文物。这些器物的年代从西周早期一直延伸至清代中后期,从鬲、豆等陶器到青花瓷,纷繁多样,各有特色。
 

近至晌午,我们在王策馆长和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李永强的陪同下,到琉璃河基地附近的福源蕙业生态观光园就餐。席间,席慕蓉教授述及她1989年返回内蒙古草原,找到她可爱的家乡的经历。王晓琨博士声情并茂、用心演绎的一曲由席慕蓉教授作词、乌兰图嘎作曲、德德玛老师演唱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使席慕蓉教授异常激动,拍着手轻声和唱,动人的场面令人难忘。
 

午后,我们重点参观了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该馆馆区占地27 (18000平方米),展馆建筑3000平方米,是文化遗址与文物陈列相结合的考古专业性博物馆。博物馆主要将燕都城址、墓葬区出土遗物集中展出,馆内原地保留了4座中等贵族墓和附葬车马坑,在此基础上,又匠心独运地制作了遗址地形方位图和演示模型,并将城墙夯土和排水管道等建筑遗物,以及作为随葬品的大量精美华丽的青铜器、陶器以及玉石器等分单元精心布置其间,琉璃河遗址出土的瑰宝由是凝炼成了我们眼前绚丽多彩的古老精致。
 

展品分8个单元陈列,各单元间无明确的分区界限,却在无形中巧妙蕴藏着过渡性的空间曲线。奢华绚丽中萦绕着宁静典雅,庄严浑厚里又不乏曼妙多姿。器物或大或小,或精或简,或装饰或实用,或华美或庸陋,或完整或残缺,都成为复原历史不可或缺的内容,每一件器物的缺失都将徒留遗珠之憾,而其恰当的组合也将西周燕都慢慢地恢复其被岁月湮灭的历史画面:奢华宫殿里的祭祀仪式和城东南盛大的丧葬场面、等待殉葬却无法改变命运的幼年奴隶倦怠惶恐的眼神、手持盾矛剑戟戍卫城都的戎装武士,还有那喧闹的大街小巷。这是考古工作独有而奇特的效能,唯有考古工作才能真切的启开埋于地下的历史,使之穿越时空,重现人间。
 

下午三时,日头渐西,饱览了燕国古都的雄丽和壮美,我们只能心留回味,还有与三千年前的历史短暂邂逅的慨叹,驱车回返。这次参观,不仅拓宽了我们知识的视野,同时也使我们了解了考古发掘结束后,繁重的整理修复过程,及其工作中的无穷魅力,这为我们将来的考古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学院 刘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