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考察 >

考古文博系赴阴山塞外列城考察

发布者:人大考古 发布时间:2016-07-12 12:18:17 阅读量:
 
  2016年7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魏坚教授、森谷一树老师、冯宝、白晓璇、尼玛·巴图汇同国学院王子今教授,一行6人组成考察团,奔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阴山以北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汉代塞外列城考察。此番考察的重点为乌拉特后旗和乌拉特中旗境内汉代南线长城沿线的诸多城障,力求搞清各个城址的建制、规模,确认城址的始建年代及沿用情况。此次考察得到当地文化文物部门高度重视与密切配合,乌拉特后旗文化局局长霍建国、文管所所长萨日娜和乌拉特中旗文管所所长刘斌等陪同考察。
  魏坚教授一行与先行到达的王子今教授汇合后,在霍建国局长和萨日娜所长陪同下,参观了乌拉特后旗博物馆、额尔德尼泥塑展和书画摄影展,并在参观结束后,共同商议第二天具体考察行程。

考察团与霍建国局长、萨日娜所长商议行程

 

考察区域长城及城址分布图


  此次考察行程700多公里,共考察18座城址,其中乌拉特后旗13座,乌拉特中旗5座。这些城址均有高大的角台,城墙多为土石混筑,南墙或东墙开一座城门,城门外均有瓮城,但具体形制稍有差别。可分为四类:第一类,城外无壕沟,边长多在130米——140米之间,主要包括朝鲁库伦古城、青库伦古城、哈那古城、宝音图古城和努和日勒古城;第二类,城墙外有明显的壕沟,边长多在110米——135米之间,有个别古城边长超过135米,主要包括呼鲁斯东城、乌兰呼都格古城、查干额日格古城、乌兰呼舒古城、红旗古城、阿日古城、西乌兰古城和东乌兰古城;第三类,为两个一组的城址,或相隔一段距离,或直接叠压打破,包括双城子东、西二城和查干套海东、西二城;第四类,边长仅有10几米的障城,仅考察一座。由于城址数量较多,因此每类城址择其一二详述之。
  朝鲁库伦古城属于第一类城址,位于此次考察路线的最西端。该城平面约呈正方形,东西长约134米,南北长约130米。古城城墙为石头垒砌,现存情况较好,仍然有高大的墙体和角台,城墙距地表3米处墙体宽约2.5米,角台长约8米,宽约6米。城内西北角有子城,子城内有多座石头垒砌的圆角方形或方形的房址,门道清晰,房址周边散落大量的绳纹陶片以及板瓦、子母口筒瓦碎片。此类城址可能为汉代所筑。

朝鲁库伦古城城墙现状

朝鲁库伦古城城墙现状

考察团在朝鲁库伦古城合影


  东乌兰古城属于第二类城址,平面呈方形,边长约135米,城墙四周围绕壕沟,城墙较完整,四角有角台,墙体残高3米左右,城门开在东墙正中,门外有瓮城。城内采集到西夏时期的酱釉陶碎片。长城在该城北约30米处,并在城西门角沿城墙墙体拐弯。长城城墙为土石混筑,底宽3---4米。

考察团在测量城墙数据

 

考察团与霍建国局长等合影


  该类城址中的阿日古城,平面略呈菱形,边长约140米,城墙四周有环壕,四角有高大的角台,南墙仍见连绵的夯土城墙,夯土墙残高约2米,距地表约3---4米,夯层厚4---13厘米。其余三墙皆仅见土垄,但距地表仍有2米高左右,墙宽约3米。南墙正中开门,门外有瓮城,瓮城门向东。此类城址构筑略小于汉代城址,城内多有白釉黑花瓷片,可能为西夏时期所建。

考察团在阿日古城合影


  第三类城址中,双城子古城包括东西两座古城,两城均有环壕。东城西南角被西城打破。东城北墙紧贴南线长城,东墙南墙仍保存完整,东墙墙基宽约3.5米。西城四周城墙保存较清晰,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西墙最长,约140米,北墙最短,约125米。
  查干套海南、北两城,相距仅几十米,两城均在东墙开门。南城较小,四周有壕沟,东墙中部和南部地势低洼,已经被水冲毁,城墙约3.5米宽。北城较大,四周有环壕,四角有角台。西墙高60厘米处墙宽4米,东墙城门较清晰,门宽约4.5米。此类城址从城址建制及规模分析,也当是西夏时期遗存。

双城子古城卫星图片


  在东乌兰古城西南直线距离约600米处,有一汉代障城,障城以北侧山间深沟为依托,建于沟南侧一平坦小高地,东西两侧沟壑尽头处皆建有土石混筑的高大墙体。小障城平面呈方形,城墙外侧边长16米,内测边长10米,墙体厚3米,墙外砌石,墙内土石混筑。障城城门宽1.5米,向东开。在该区域发现的这类障城都是汉代障城。

 

障城远景

障城城墙现状


  实地考察结束后,考察团一行返回临河,在河套文化博物院院长胡延春陪同下参观博物院陈列。午间,巴彦淖尔市人大常务委员会主任张明中、内蒙古美术职业学院院长孟保和河套文化博物院院长胡延春等与考察团一行共进午餐。当地领导对考察团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高度肯定了考察团此行所取得的成果。魏坚教授对当地文化部门对此番考察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指出河套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过去的工作大部分是基于对历史文献的推演和初步的田野调查,此次工作对于塞外列城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推进;希望以此为契机,与当地继续加强合作,积极探讨河套地区塞外列城的布列,特别是对西夏时期可能重新修筑利用汉代长城并加筑诸多城址的状况进行进一步研究,将该区域边塞文化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考察团参观河套文化博物院


  此次塞外列城的考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通过实地的考察和对地表遗物的采集辨认,对于河套地区塞外列城诸城址的建制、规模和沿用年代有了更具体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边疆地区的考古是近年来考古界共同关注的重点,河套地区的长城遗址和塞外列城是相关课题的研究重点,这次考察对还原古代边疆地区军事建制和社会风貌,深入发掘北方边疆地区的文化内涵,探索草原地带农牧业的交融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材料。第三,此类考察有利于考古文博系深化专业内涵,拓展专业领域,扩大专业影响力,同时也推动了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为考古文博系与地方文化部门的合作提供了的良好的契机。(冯宝)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