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2日至31日,中国人民大学“中瑞种子基金项目”2019暑期学校的相关活动在中国境内开展。“中瑞种子基金项目”是中国人民大学与日内瓦大学共同申报的合作项目,双方从2018年起进行为期三年的合作,旨在促进中国人民大学与日内瓦大学在考古研究领域的交流与互动。该项目缘起于2017年5月,魏坚教授赴日内瓦大学孔子学院进行学术讲座,在与孔院中、瑞双方院长及日内瓦大学古典考古学文物科学系的鲍默尔(Lorenz Baumer)教授聚餐时,大家萌生了合作的想法。2018年,人大考古文博系师生正式赴瑞士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学术考察。2019年,人大考古文博系邀请日内瓦大学、根特大学的师生前来中国进行学术访问。
🔺 2018年7月人大考古文博系师生赴日内瓦考察
7月22日,日内瓦大学与根特大学的师生陆续抵达北京。7月23日至2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主任魏坚教授的带领下,由人大考古文博系师生19人、瑞士日内瓦大学师生10人、比利时根特大学学生4人及维也纳大学的陈亮老师组成的考察团从中国人民大学出发,赴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吉家庄实习教育基地、河北省张北县元中都遗址、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元上都遗址等地进行为期6天的学术考察活动。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讲师魏离雅(lia Wei)与博士生付承章担任本次活动的翻译。
7月23日早上6点,考察团自中国人民大学出发,11点抵达大同市博物馆,参观“魏都平城”“ 辽金西京”“ 明清重镇”等馆内展览,了解大同地区在北魏、辽金时期的重要意义。午间在博物馆职工食堂用餐。下午参观北朝艺术博物馆与北魏平城明堂遗址。北朝艺术博物馆收藏有大量北朝时期的佛像、石棺床、陶俑、墓志、石刻、铺首,生动的呈现了北朝的物质文化面貌。随后,考察团前往善化寺参观。善化寺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毁于战火,后在辽金时重建,现保留有“一斗三升”的斗拱构造与辽代大佛。晚间,考察团前往位于吉家庄的人大考古文博系实习基地。该基地始建于2017年,在当地政府与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以越来越好的势头稳步发展,如今已颇具规模。该基地的主要任务是对人大历史学院本科生进行田野考古实训,王晓琨副教授为基地负责人。本年度的暑期田野考古时期已于7月中旬正式拉开序幕,考察团与今年在基地参加发掘工作的人大师生、台湾台南艺术大学学生共进晚餐。此外,基地还邀请了大同市文物局刘建勇局长、考古所张志忠所长与李树云副所长、博物馆曹臣明馆长、暨南大学王银田教授、云州区郝明利副区长、教育局李一忠局长,以及吉家庄乡书记、乡长等人参加聚餐,对他们的付出与支持表示感谢。
🔺 参观北朝艺术博物馆
🔺 魏坚教授解说北魏平城明堂遗址
7月24日上午,考察团在大同文物局的安排下参观了云冈石窟。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文成帝至孝明帝年间,后历经多次修复,反映出北魏年间佛教艺术风格的传承与变革。下午,考察团返回吉家庄遗址,观摩考古发掘工作,日内瓦大学、根特大学的学生也拿起手铲体验了中国式的田野考古发掘。魏坚教授为大家讲解了吉家庄遗址的年代、文化性质,指出遗址的主体年代应为龙山晚期,与永兴店文化有所联系,但又独具特色。
🔺 参观云冈石窟
🔺 瑞士、比利时学生体验田野考古发掘
🔺 魏坚教授讲解吉家庄遗址
🔺 工地负责人王晓琨老师为国外学生讲解中国的田野考古方法
7 月 25 日早晨六点,考察团一行从大同云州区出发,八点抵达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在元中都国家遗址公园赵学峰老师的陪同下,首先对元中都遗址进行考察。元中都从兴建到废弃,不过四年的时间,中都的建造者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孙子元武宗海山,武宗逝、仁宗“罢城中都”后,作为行宫使用,至正十八年(1358年),宫城被红巾军烧毁,成为了废址,现今遗址位于张北县馒头营乡白城子村西南。
🔺 元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行至元中都遗址,虽日照强烈,却也清风习习,偶感微凉。考察团一行人在魏坚教授的讲解下,参观了宫城南门遗址、一号宫殿遗址、宫城西南角台遗址以及宫城南墙排水涵洞遗址,通过教学讲解与实地参观,考察团对于元中都三重城垣有了充分的了解,对 “工”字形中心大殿、“三出阙”形角楼等主体建筑形式有了一定的认识。
🔺 魏坚教授讲解元中都遗址
🔺 魏坚教授讲解元中都遗址
🔺 魏坚教授讲解元中都遗址
随后,考察团一行来到元中都博物馆,参观了遗址出土的台沿螭首、莲花方砖、滴水、瓦当等建筑构件以及“六六幻方”等文物。大家在了解元中都历史的同时,也进一步感受到了元代建筑艺术的魅力。
🔺 元中都遗址博物馆
🔺 魏坚教授讲解元代历史
午后两点,考察团驱车从张北县出发前往多伦县,道路通畅,景色优美,途中还偶遇了一场来去匆匆的倾盆大雨,从蓝天白云到乌云密布再到云销雨霁,一切都充满了戏剧性,师生们切实体会了一把风云变幻的草原天气。
7 月 26 日上午八点,在原多伦县文物局吴克林局长、元上都博物馆讲解员满来先生的陪同下,考察团一行参观考察了元上都遗址。该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金莲川草原上。1256 年,忽必烈命刘秉忠兴筑新城,新城历时三年建成,命名为“开平”。1263 年,忽必烈诏令开平升为上都,同年迁都燕京,开始了元朝的两都巡幸制度。元末,上都在战火中化为废墟。2012年,元上都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1992年至2004年的13年间,魏坚教授主持了元上都的考古调查、测绘与发掘工作,并为元上都遗址申遗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日,进入元上都遗址,映入眼帘的是水草丰茂的草原湿地以及遍野盛放的金莲花,远处荒烟蔓草间残存的建筑遗迹,似乎在默默诉说着元上都的兴衰。
🔺 金莲川草原
考察团在魏坚教授的带领下,自南向北穿过明德门、大安阁、穆清阁等遗址。魏坚教授在明德门外以地为纸,画图展示了元上都的三重城垣以及“回”字形的基本形制,行至大安阁时,对大安阁的位置之争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最后,一行人考察了皇城东墙的马面,了解了相应的防御功能。
🔺 魏坚教授现场画图讲解
🔺魏离雅老师为大家翻译讲解
🔺 皇城东墙大树下合影留念
下午,考察团一行参观了藏于萤石山敖包之中的元上都遗址博物馆,在魏坚教授及满来先生的讲解下,中外师生对元朝所造就的中西多元文化兼容并茂的盛况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充分领略到了元上都往昔的辉煌。
🔺 元上都遗址博物馆
🔺 满来先生英语讲解
傍晚时分,一行人驱车行至闪电河畔,站在一座小山头上举目远眺,天地相连;低头俯瞰,曲折的闪电河缓缓流淌,行至河边,只见静水深流,悄无声息。魏坚教授不禁感叹道,没有闪电河,便没有上都城,便没有 13-14 世纪元代百年的辉煌历史。
🔺 闪电河畔
7 月 27 日上午,在吴克林局长的介绍下,考察团先后参观了汇宗寺及山西会馆。汇宗寺是1691 年康熙皇帝在蒙古地区敕建的一座喇嘛教寺院,1714 年,康熙帝御书汇宗寺碑文,即多伦诺尔会盟碑, 1945 年寺院的一部分建筑毁于战火。山西会馆是清朝时晋商在多伦地区聚会、娱乐、议事的场所。参观完汇宗寺与山西会馆后,在了解了多伦地区历史文化的同时,考察团的师生们也意识到,现今可见的这些古建筑的背后,凝结的是当地文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与付出。
🔺 吴克林局长介绍汇宗寺
🔺 山西会馆
随后,考察团一行人游览了西山湾水库风景区。随着大巴车缓缓驶入景区,一幅壮丽又秀美的山水图卷徐徐展现在众人眼前,碧空如洗,阳光下的水库闪着粼粼的金光,远处连绵的苍翠草原起起伏伏,令人目眩神迷。
🔺 西山湾水库区
下午,考察团师生在闪电河边体验了骑马项目,尽兴而归。抵达酒店后,召开了关于元上都保护与展示工作座谈会,当地正蓝旗文体局副局长张建忠出席,大家结合几天考察活动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总结与讨论,并提出了一些批判性的建议。
🔺付承章博士翻译鲍默尔教授的讲话
🔺 元上都保护与展示工作座谈会
7 月 28 日一早,考察团启程返京,此次暑期学校的大同——上都考察之旅就此画上了充实圆满的句点。从大都到上都,在为期六天的行程中,中外双方讨论热烈、气氛友好,不仅增强了对北魏、元这两个北方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及其文化的了解,对早期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互动与交融也有了新的认识,收获颇丰,这也正是本次考察活动初衷所在。
🔺 从大都到上都
28号傍晚抵京后,考察团全体在人民大学人文楼300会议室召开讨论会。经过2018、2019两年双方学校以互访主要形式的交流合作,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与日内瓦大学将迎来第三次合作,计划以联合举办展览作为下次合作的主要形式。本次讨论会意在将考察团中中、瑞、比三方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物复制问题,以为展览提供创意和想法。中外学生分为四组,以公元前后500年这一时段为限,分别针对复制的尺寸、题材与材料、时间等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初步商定展览的内容将以雕塑、金银器、石刻题记、建筑空间等四大方向为基础,辅以影音等多媒体展示方式,期待藉此展览促进东西方之间文物复制与原真性问题的对话与交流。最后,魏坚在总结致词中表示,中瑞双方学校在明年以及未来的合作中,除了共同举办展览,也将参与考古发掘,并筹备一系列与技术、艺术、战争、权力象征等主题相关的研讨会。期待双方以各自的文化背景为基础,互相交流,碰撞出新的火花。
🔺 工作坊进行中
29日、30日两天,日内瓦大学、根特大学的师生在北京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活动。29日上午分两组参观了颐和园、琉璃厂等地。下午,魏离雅老师组织大家参观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拓片工作坊,并学习如何制作拓片。30日,先后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等地,对中国古代历史、明清建筑风格有了更好地了解和认识。
🔺 参观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拓片工作坊
🔺 学习制作拓片
🔺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
7月31日,为期10天的暑期学校考察活动正式结束。前来访问学习的日内瓦大学、根特大学的师生、学者都表示此次中国之旅给他们留下了十分美好回忆,学习到了很多中国历史文化知识,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中国考古的蓬勃发展,希望“中瑞种子基金项目”有更多的合作,加强彼此的沟通与交流。2020年种子项目的活动方案已形成了初步的框架,期待明年更加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使双方的考古研究工作在彼此的推动与合作中,取得取得新的突破与发展。
撰稿:贾楠、董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