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考察 >

魏坚教授带研究生赴河北青龙县考察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09-12-25 06:29:00 阅读量:
 

20091219日,受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政府的邀请,我院魏坚教授率三名研究生,会同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研究员赵福生先生一行五人,前往青龙县祖山一带,就奚族文化遗存进行初步的考古调查。
 

青龙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境内坐拥西北部的都山和东南部的祖山,青龙河南北横贯期间,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占尽天时地利,故成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更有《辽史》记载:“箭笴山:胡损奚所居。”箭笴山,亦称临榆山,清时称之为老岭,即今天的祖山,这无疑为我们探寻神秘的奚族提供了指征性的线索。这里所提及的奚族,又称库莫奚,源起于东胡,与建立辽王朝的契丹同根同源,《魏书》首立其传,在后世的几代王朝中数经沉浮,与中央政权时战时和,元代之后便迅速消失于历史的尘埃,留给世人谜团种种。近年来在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努力探究下,不但有越来越多的史学研究成果问世,同时也出土了甚多带给我们惊喜的考古材料,如内蒙古宁城县出土的“大王记结亲事”碑,据考证,已明确为奚族的相关资料。米芾、萧太后等是否为奚族人也有所初步论断。而对于佛家圣地的祖山中发现的铁瓦乌龙殿是否与奚国建立的王朝有关更是令人想一探究竟。

 

带着对学术执着求索的热忱,我们身披朦胧月光,踏上了东去的列车。上午9点多抵达秦皇岛,之后便在青龙县副县长王连晨先生的带领下马不停蹄的直奔极具争议性的奚族王权建立之地——祖山。路上,王县长给我们介绍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后青龙县的文物资源:青龙县共有旧石器时代遗址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十多处,青铜时代遗址三十余处,辽金遗存最为丰富,约六十余处。

 

10时许,考察组一行到达祖山东门,这里一侧为砖包的明代长城残段,另一侧则是以石头修筑的长城,可能为北齐时始建。我们一路前行来到苇子峪口,对于山间一处疑似时代久远,后为文革时期加工修筑的防空洞进行探查,洞口位于半山处,洞内有明显的人工开凿痕迹,横穿此山,洞内气温湿度均衡,偶见生物存活,另一侧洞口已由于山石开采而坍塌,出口较小。从另一侧洞口出来后,可看到一间冷战时期所建造的战备地点,因已废弃许久而残破不堪。沿途返回时又见一整体搬迁过来的戏楼,楼前亦有清嘉庆年间的石碑一通,字迹清晰可辨。

 

11点多,我们驱车前往画廊谷,听取当地旅游开发的总体计划,后又来到一处矗立于村口的明代边城城门,相连墙体已残断,仅存一门,从走势判断与村中一处残垣可衔接。

   
    下午在基本对于青龙县考古文化材料有所领略的基础上,我们在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会上,首先,副县长邀请我们观看了关于青龙县历史文化尤其是奚族文化的纪录片,除了对制作精细的纪录片让我们啧啧不已外,我们也对于目前当地的研究成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观看完纪录片之后,王连晨副县长也就其研究初衷与我们展开了进一步的交流。他说:一直以来,这一地区都有关于奚大王回离保建都于此的民间传说,同时此地自然地理环境非常适宜人类居住,又可以避开金人的骚扰,而且此地应为奚族的传统聚居区,建国基础尚属牢固。最重要的是,我们一直都在强调奚族与契丹的同根同源,却忽视了二者毕竟是不同族属而本应有的不同之处,更何况这些在今天当地的民风民俗中仍若隐若现,综上,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寻找那一段逝去的历史。但是对于更具有公信力的研究,由于当地研究人才的缺乏而难有进展。所以,王县长诚挚的希望有着深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础的中国人民大学能够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并期望能与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联手,在此建立相关的课题研究基地,达到学术上的共荣。随后,赵福生先生也基于相应的调查研究,从学术的角度给予了宝贵的建议,指出了在研究上存在的难题和解决的办法。最后,魏坚教授就此次考察表示:希望能够与青龙县积极合作,利用高等院校资源丰富的优势,一方面为地方的文化事业做出贡献,一方面也为学生们提供更为宽泛的课题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另外,对于目前当地研究面临的难题,魏老师指出,应该更进一步的开展有计划的考古调查和清理工作,以真凭实据做出考证。整个会谈的气氛轻松而富有内涵,为进一步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构建起了便捷的桥梁。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所以直到晚10时许,我们才乘动车返回北京,结束了为期一天的考察。(历史学院王琳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