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最新动态 >

我系师生应邀赴贵州岑巩考察

发布者:人大考古 发布时间:2017-05-04 07:27:50 阅读量:
 
  2017年4月27日至5月1日,应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县委、县政府的邀请,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主任魏坚教授率博士研究生郝园林、刘翀、黄晓赢、常璐以及硕士研究生公雪,汇同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研究员李治亭,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办公室主任、研究员张合荣以及副研究员杨洪,对岑巩县的文物遗存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查。本次调查是继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2015年11月对岑巩县第一次考察之后的又一次深入调查。陪同本次考察的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永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琼,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刘辅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张维军,县志办副主任姚治彪,县新闻中心主任杨政权以及县思州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熊天木等。本次考察工作得到了岑巩县大有镇、水尾镇、思旸镇、注溪镇和龙田镇党委及政府的全力支持。
  本次调查所在地岑巩县,古名思州。据史籍记载,岑巩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夏商时期。唐武德年间始设思州,天宝元年改为思州宁夷郡,北宋大观元年再建思州,元代置思州军民安抚司、宣抚司,至元十八年升为宣慰司,治所在今岑巩老县城,管辖范围相当于半个贵州省。明初置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一年置思州府,清承置思州府,民国二年,改名思县,民国十九年,更名为岑巩县至今。

 

我系考察组成员合影

 
  28日上午,考察组对水尾镇鳌山寺进行了考察。鳌山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历经重修,现存古迹有庙堂墙基、石塔残体以及两座石刻鳌鱼的残体。寺内多处留有清代碑刻及题记。随后考察了水尾镇古法造纸作坊。28日下午,考察组前往马家寨,参观清代吴氏家族墓地。该墓地面朝东南,背靠“狮子山”,保存状况较好,男女分葬。出土有两方墓碑,经释读,墓碑上的文字为“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和“受皇恩颐养一次八十五岁吴公号硕甫墓”。该村寨村民自称为吴三桂后人,部分学者根据对“聂氏”和“吴公号硕甫”的解读,认为此两处可能为陈圆圆墓与吴三桂墓。考察组随后对水尾镇军屯隘门遗址进行了调查。此处位于龙鳌河峡谷之中,地势险要,自古即为“御苗天险”的防御重地。现存有拱形石门洞、石板路及嘉庆三年功德碑一方。

鳌山寺残塔

军屯隘门遗址

 
  29日上午,考察组考察了思旸镇峩山寺、大有镇天安寺。峩山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历经重修,木构建筑保存较好。天安寺古称天罡寺,又名平西庵,始建于唐,现已毁。天安寺背靠山体,面朝西北,根据调查,山前正西北方向的缺口可能为寺院山门遗址,东南处的一块高地可能为供奉佛像的台基遗址。天安寺周边发现数量巨大的僧人墓,经本次调查辨认出的有卒于乾隆和嘉庆年间的临济宗第三十四、三十八世主持墓。下午调查了大有镇中木召遗址,整个村寨东西长约300米,有南北向7条约3米宽小巷贯通,现存较完整的院落12座,每座院落之间也均有石巷道相连。据考察,保存较完整的院落基址均以石灰岩石条垒砌,有砖砌的影壁,房屋建筑为曲尺形,正房四间,左侧为厢房,院内以整块石条铺砌,某些院落的石条中刻有圆形的圜钱纹,院内还有储水池。村寨周围发现有明清时期刘氏家族墓地以及古河道遗迹。晚间,考察组参观了思州石砚博物馆,并观看了傩技表演。

考察中木召遗址

 
  30日上午,考察组调查了思州古城遗址。思州古城坐落于思旸镇龙江河与小河两水交汇处,据历史记载,思州府由首任知府崔彦俊始建于永乐十一年,因多次战争、水火等导致损毁,后又经过多次修复和扩建。解放后,由于修路和建房等人为因素,思州古城被拆毁殆尽,现今仅残存有数十米古城墙石基以及禹王宫等几处古建筑遗址。随后考察了注溪镇注溪衙院遗址,龙田镇杨泗庙、万寿宫等遗址。
  30日晚,县委宣传部主持召开了“岑巩县思州历史文化考察工作座谈会”。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张维军与县志办副主任姚治彪首先介绍了当地对思州历史与文化的研究现状。随后魏坚教授对本次考察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对岑巩县历史文化遗迹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魏坚教授认为,国家的政策给岑巩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及优越的大环境中,岑巩有条件重振传统文化,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岑巩应当着力打造“思州古城”的名片,将“思州文化”概念深入推进。其次,岑巩拥有众多值得保护与研究的历史遗迹,如宗教遗迹鳌山寺、峩山寺、天安寺,中木召古建筑群,军屯隘门遗迹等。但是对文化遗存保护不当、破坏环境的现象仍然存在。政府应当制定岑巩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整体规划,分轻重缓急地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最后,岑巩县政府应当重视考古文博专业人才的培养,事业的发展需要专业性人才,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会提供学习条件,助力岑巩培养专业人才。

考察组成员合影
 

魏坚教授在座谈会上发言

 
  此次考察工作的圆满完成,不仅对岑巩县历史文化遗迹研究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而且为我系与岑巩县乃至贵州省文博系统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扩展了我系师生的视野,为有志于研究西南地区考古、土司考古的同学提供了一条路径。(常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