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最新动态 >

2017暑期考古实习收官,魏坚教授赴各地现场考察慰问

发布者:人大考古 发布时间:2017-09-10 06:20:53 阅读量:
 
  金秋送爽,伴随着九月的到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2017年暑期田野实习也已接近尾声。为了做好暑期实习最后阶段的收官工作,8月底至9月初,考古文博系主任魏坚教授先后赴辽宁喀左、重庆钓鱼城、湖北随州三处工地进行考察慰问。
 

魏坚教授在喀左工地指导田野发掘
查看喀左工地出土陶片 
魏坚教授在喀左工地指导划地层 

喀左工地的同学们在发掘中
 
考古领队吕学明教授指导考古发掘
 
  参加本次考古暑期实习的有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历史系在读本科生和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还有少量即将秋季入学的新同学。实习的主要内容有田野考古的调查、发掘与后期资料的整理。本次暑期田野实习的考古工地除辽宁喀左土城子遗址、重庆钓鱼城遗址、湖北随州长堰遗址外,还有此前已结束发掘工作的新疆博乐达勒特古城遗址、新疆伊犁尼勒克墓群,以及从今年3月即开始发掘,目前仍在发掘中的浙江宁波大榭遗址。
  本次考古实习的内容较为丰富,从遗址的年代上看,主要有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时期及宋元时期的各阶段遗存;从遗迹现象来看,各遗址发现有墓葬、灰坑、灰沟、房址、水井、灶址等遗迹单位;从出土遗物来看,各遗址出土有各类陶器、瓷器、骨器、石器、铁器及少量的玉器、铜器,除此之外,还出土有较多的人骨及动物骨骼。其中,长堰遗址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等级较高的大墓,出土了一些纹饰特殊、制作精美的玉器,为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墓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材料;尼勒克遗址发掘的112座墓葬,则对研究新疆地区,特别是伊犁河流域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文化面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达勒特古城遗址揭露出一些以前未曾发现过的建筑遗迹及建筑形式,可能会给蒙元文化及西辽文化的研究带来突破性的进展。
  差别迥异的考古学年代、丰富多彩的遗迹现象及出土遗物,带给同学们的是与历史对话的新鲜感与神秘感;发掘现场挥洒的汗水,档案袋里的一张张图纸、一份份表格记录了同学们辛勤的付出与收获的喜悦,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书斋里所没有办法得到的。
 
考察钓鱼城工地 
魏坚教授与钓鱼城工地实习学生 
带给工地实习学生的“稻香村”慰问品 
魏坚教授与袁东山院长、钓鱼城遗址实习同学考察金刚碑镇
 
  考察的过程中,魏坚教授对各个工地同学们的表现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无论是精神状态还是考古发掘技术的提高,无一不体现了人大考古人应有的风范与水平。经过几十天的锻炼,同学们晒黑了,也结实了,每位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散发出青春的活力,大家在一起互帮互助,共同成长,既增强了自身的专业能力,又加深了彼此间的同学情谊。相信此次实习对每一名参与者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会成为大家成长路上收获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随州文物局领导的陪同下参观曾侯乙墓博物馆 
魏坚教授与李梅田教授查看长堰遗址出土陶片 
魏坚教授与李梅田教授带领的长堰遗址实习同学
 
  本次考察慰问历时6天,途经喀左、重庆、随州、武汉等地,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湖北省考古所、随州市文物局等单位在及许多地方文物工作者在本次考察途中给予了大力的协助与热情的接待,在这里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