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最新动态 >

我系教师赴延安指导研究生开题

发布者:人大考古文博系 发布时间:2016-04-22 09:52:22 阅读量:
 
  2016年4月16日-18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魏坚、吕学明、李梅田、韩建业、王晓琨、森谷一树、陈晓露、朱彦臻师生一行八人飞赴陕西省延安市,为2014级延安硕士研究生班即将进行的学位论文开题进行了集中指导,并参观和考察了延安革命纪念地与神木石峁遗址、在延安大学进行了两场学术讲座。延安市革命纪念地管理局主任徐林、延安班6位同学和我系延安籍毕业生刘雪银全程陪同。

考古文博系教师与2014级延安班研究生合影


  为促进延安文博事业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与延安市革命纪念地管理局签署了研究生定向培养计划,为延安培养文博业务干部。2014级该计划招收了胡琪、张骅、刘明可、张婷婷、刘雅洁、杨娟6名硕士研究生。他们已按照培养计划完成了既定学时的课堂学习,现正处于准备学位论文开题阶段。4月18日上午,我系教师对6位研究生的开题内容进行了审阅,肯定了同学们的初步研究,又针对每一位同学的研究思路、论文框架和写作计划做出了相应的指导。
  开题指导工作完成之余,我系师生又先后参观了清凉山革命旧址、陕北公学旧址、王家坪延安革命纪念馆、鲁迅艺术文学院、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七大会场等中国革命圣地,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筚路蓝缕、创建新中国的艰辛历程,再一次深切感受他们坚如磐石、忠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不畏万难、勇夺胜利的革命精神。在参观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陕北公学的旧址时,师生们感慨尤深。陕北公学创建于1937年,于1950年正式命名改组为中国人民大学,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共同走过风雨沧桑的革命历程,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种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应该镌刻和铭记在每一个人大人心头。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师生们了解到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尹达先生曾任陕北公学历史研究室教员,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教研室主任,这意味着我校与考古学的渊源可以追溯至陕北公学时期,意义重大。

考古文博系师生参观枣园革命旧址
 

考古文博系师生参观七大会场


  4月17日,考古文博系师生一行赴神木县石峁遗址考察。该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代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总面积约400万平方米,发现了两重城垣结构和大量精美的玉器等重要遗物,是中国文明起源等重大学术问题的关键材料,目前正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进行发掘。在发掘人员的陪同下,师生们参观了外城东门址、外城墙、皇城台等重要遗迹,对该遗址的最新发掘进展有了直观的认识。

考古文博系师生参观石峁遗址


  4月18日下午,韩建业、李梅田两位教授在延安大学图书馆分别做了题为“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和“从华化到夷化:墓室画像所见北朝文化变迁”两场讲座,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杜林渊教授主持并点评,延安文博界各直属机关和各区县文物骨干及延安大学学生200多人前来学习。在讲座中,韩建业教授梳理了中国商代晚期以前考古学文化的谱系格局和发展演变,指出早期中国是有中心、有主体的超稳定的多元一体结构,有着以农为本、稳定内敛、整体思维、祖先崇拜等基本特质,是秦汉以后文化中国和政治中国的基础。李梅田教授对墓室图像所反映的北朝文化变迁做了概括和总结,从画像的形式、主题和风格的转变等角度深入剖析了北朝文化上从“华化“到”夷化“的转变。

陕北文博骨干与延安大学学生听取讲座

韩建业教授在讲座中

 李梅田教授在讲座中


  中国人民大学与延安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市校之间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紧密联系。此次行程完成了开题工作的既定目标,又与延安大学的师生和当地的文博工作者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进一步加深了两者间的深情厚谊。通过对包括延安和石峁遗址在内的陕北地区的文化遗存的实地考察,双方一致认识到,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遗留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寄托,值得更进一步的深入探索和大力开发。(朱彦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