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最新动态 >

“从玄奘的经历看初唐的出行”讲座纪要

发布者:人大考古 发布时间:2017-05-25 08:29:54 阅读量:
 
  2017年4月24日(星期三)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学术前沿系列讲座第二十八讲“从玄奘的经历看初唐的出行”在人大公共教学一楼1404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由美国西密歇根大学(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历史系中国中古史研究熊存瑞教授主讲,人大考古文博系李梅田教授主持,人大国学院张翰墨副教授点评,此次讲座还吸引了校内外其他院系的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聆听,气氛轻松活跃。

熊存瑞教授

  熊存瑞,美国西密歇根大学( 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历史系终身教授。曾在美国爱荷华大学、中国西北大学、密歇根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日本彦根)任教。曾任英文杂志《早期中世中国》(Early Medieval China)、《中国史家》(Chinese Historians)编辑。
  熊存瑞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隋唐史,撰写了众多中英文学术论文、专著,主要著作有《隋唐长安:中国中古都市史研究》、《隋炀帝:其生涯、时代和遗产》、《中国中世纪历史事典》等,译有《史通》,还著有英文版历史小说《天可汗: 唐太宗李世民传》。
  讲座开始前,李梅田教授向在座师生简要介绍了熊存瑞教授的学术研究成果,为接下来的讲座预热。

 

李梅田教授主持讲座

  在“一带一路”热潮下,熊存瑞教授从解读玄奘西行这一史事角度来探究唐代中西交通史,由浅入深,颇为有趣。
 

 

熊存瑞教授

  首先,熊存瑞教授由《西游记》来引出玄奘取经之事。以玄奘西行取经事迹为原型的《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一般被认为是明代人吴承恩,另有说法是元代人丘处机所作。然而《西游记》所塑造的唐僧形象及其取经故事不能作为我们了解真实玄奘的依据。玄奘弟子慧立、彦琮所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具有更多史实价值,由此书来探究玄奘个人生平事迹更为妥当。
  玄奘(602-664年),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俗家姓名“陈祎”,法名“玄奘”,后被尊称为“三藏法师”。玄奘11岁时便随兄长长捷入寺受学《法华经》、《维摩经》等。隋大业八年(612年),玄奘时年13于东都洛阳净土寺出家,由此走上了佛教之路。
  玄奘取经的动因与当时的佛教发展状况有关。时北方流行已久的《涅槃经》、《成实经》、《毗昙》学与真谛在南方译传的《摄论》、《俱舍论》,构成当时南北佛学的主流。但玄奘师通过学习,深感真谛等古德译著不善,致使义理含混,理解不一。武德九年(626年),玄奘在长安闻印度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贞观元年(627年)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
  熊存瑞教授详细解读了玄奘西行路线:玄奘从长安出发在途中经兰州到凉州(姑藏),继昼伏夜行,至瓜州,再经玉门关,越过五烽,渡流沙,备尝艰苦,抵达伊吾(哈密),至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县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后经屈支(今新疆库车)、凌山(耶木素尔岭)、碎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故地(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又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
  在迎湿弥罗国,玄奘学习梵文经典,后又到达今巴基斯坦境内。进入中印度后,玄奘一边学习佛教经论,一边巡礼佛教遗迹,先后经历翠禄勒那、袜底补罗等十多个国家,始至那烂陀寺留学。唐贞观十五年(641年),玄奘与戒日王会晤,并得到优渥礼遇。戒日王又坚请玄奘参加5年一度、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玄奘名声大振。
  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佛经到达长安,后受到太宗接见。在唐太宗的支持下,玄奘在长安设立译经院。他于长安弘福寺组织译场,开始译经,其后在大慈恩寺、玉华宫等处举行。在官方支持下,玄奘成为唐代佛教发展代言人。

熊存瑞教授

  从玄奘西行的经历,我们得以窥探唐初的佛教仍处于如火如荼的发展之中,而南北佛教的差异或许与南北佛教传入路线不一而有关。玄奘西行求佛的目的在于消弭南北佛教思想间的差异,完成本土佛教思想的统一。玄奘西行的路线更向我们暗示了佛教传入中国的一条大致路线,启发我们对佛教传入这一课题的理解。
  从唐太宗对玄奘取经的态度也能看出唐初统治者对于佛教的态度。唐初佛教徒众多,唐高祖曾下过禁佛诏,导致众多信仰佛教的官员消极怠工。唐太宗继位后则解除了此诏令以笼络人心,但他并不信仰佛教,也拒绝了玄奘的西行请求。待玄奘归国之时,唐太宗则是默许了对佛教的支持,其背后也是有政治用意的。我们不可忽略这一点。
  玄奘的出行路线更是一条中西文化交流的路线,由此可以了解唐初的版图、唐与周边国家的交往状况。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商队和宗教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关于这样一类人群的历史记载是研究中西交通史的重要史料。如今中国在倡导“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中西交通史研究课题显得格外具有现实意义。
  讲座末尾时,在场学生与熊存瑞教授就唐初普通人出行问题进行了交流。

学生提问

  国学院张翰墨老师对熊存瑞教授的讲座进行了点评:“熊存瑞老师是一位被中国学术界没有予以足够重视的优秀学者,他在城市史、中西交通史等方面研究成果丰硕,其著作很值得我们大家去拜读。熊老师在历史研究上非常强调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在时空坐标下去探寻具体而可信的历史,这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他鼓励在座师生多关注西方学术界的中国史研究动态,以开阔学术视野。

张翰墨副教授点评

  讲座结束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执笔:刘梦媛


合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