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最新动态 >

汴风犹存——解读《清明上河图》

发布者:人大考古 发布时间:2016-05-27 09:31:58 阅读量:
 


杭侃教授


  2016年5月25日下午15:30,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侃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一楼1505教室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师生及校外其他学者做了题为“汴风犹存——解读《清明上河图》”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陈胜前教授主持,并有幸请到故宫博物院科研处处长余辉老师进行点评,最后由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魏坚教授进行总结。
  杭侃教授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宋元考古、佛教考古与博物馆学。目前发表有《中原北方地区宋元时期的地方城址》、《清明上河图再研究》、《辽中京大明塔上的密宗图像》、《河北定州两塔基出土净瓶的几个问题》、《云冈第20窟西壁坍塌的时间与昙曜五窟的布局设计》等论文四十余篇,参与了“”草原瑰宝、“雪域藏珍”、“秦汉与罗马”等二十多个大型展览的策划和图录编撰工作。
    

陈胜前教授主持讲座


  本次讲座杭侃教授以宿白先生在《中国考古学(下)》中提出的,《清明上河图》等图像资料是我们研究五代宋元考古重要素材这一观点作为切入,结合对《清明上河图》的详细解读,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图像在考古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在使用图像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杭教授结合历史文献和目前汴河和开封城内的考古资料,阐述了汴河在当时的重要性,以及宋代开封城商业经济发展之繁荣。其次,杭教授在带着我们浏览了《清明上河图》全卷的基础上,又针对性地分析了几处颇有意趣的细节画面,博取众长地讲述了这幅传世名画向我们展示的时代内涵。最后,杭教授在典范分析的基础上,再次论证了图像可以用来证史,同时也说明了以图证史会有一定的陷阱和误区,在研究中必须有所警惕。
  这次讲座有幸请到故宫博物院余辉老师点评,余老师指出,此次讲座杭侃老师从考古的角度出发,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宋代的汴梁城。告诫我们在运用图像的时候,需要掌握辩证法,合理、科学地使用图像,不要被图像资料所误导。考古学是研究历史的科学的基础,前辈学者就认为做美术史研究必须掌握考古学的方法。余辉老师还提到自己在研究《清明上河图》时就借鉴了考古学方面的知识,美术史研究很依赖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故宫博物院余辉老师进行点评


  杭侃老师的“汴风犹存——解读《清明上河图》”激发了同学们的思考,在余辉老师的点评之后,同学们提出了各种问题,例如:中国书画存在象征意象的表达方式,也许画中的一些细节是具有象征意义的,那么在如此详细地分析《清明上河图》的内容之后,有哪些细节的象征意义是值得进一步讨论的?这幅画到底想要展示给我们什么? 《清明上河图》对于现代开封的文化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有利于历史风俗的积淀,那从考古学和文物保护方面如何把犹存的汴风还原到现代开封社会中?以及如何看待“复建”这种方式?等等。同学们的问题更多的是对文化意象的关注,也就是材料是什么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创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杭教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立场明确的解答,可以看出,杭侃老师更多还是倾向以材料为依据进行研究,不宜过多诠释。

提问环节

杭侃老师答疑解惑


  讲座最后,魏坚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魏教授指出杭侃老师利用考古学的手段研究书画材料,探讨画面所蕴含的内容以及这一时段的历史文化,给我们很大的启示,让我们知道了考古不仅有田野考古,而且考古已经从最初的对地层和遗迹遗物解读的层面,慢慢地上升到形而上的层面,最终将走向哲学。此次讲座开拓了不同的领域的研究思路,对于同学们专业修养的丰富、专业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杨好)

魏坚教授总结

讲座结束后合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