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信息 | |
铿锵四人行:“以法律保护文化... | |
新疆唐朝墩古城遗址2021年... | |
讲座预告 | 《文化遗产保护... | |
征稿 |《北方民族考古》(第... | |
新书推荐 |《蒙古及周边地区... |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 | |
居延文化研究中心组织专家组考... | |
讲座纪要|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 |
最新信息 | |
铿锵四人行:“以法律保护文化... | |
新疆唐朝墩古城遗址2021年... | |
讲座预告 | 《文化遗产保护... | |
征稿 |《北方民族考古》(第... | |
新书推荐 |《蒙古及周边地区... |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 | |
居延文化研究中心组织专家组考... | |
讲座纪要|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 |
考古发掘 | |
新疆唐朝墩古城遗址2021年... | |
2021年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 | |
2020年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 | |
2020古北口五里坨段长城遗... | |
2020年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 | |
顶酷热——慈城考古进行时 | |
2020年吉仁台沟口遗址考古... | |
2020年宁波慈城东门村遗址... |
2021年6月12日下午,“吉家庄考古大讲堂”讲座课程的第二讲:“交流、融合、转折——山西新石器时代遗存”在中国人民大学吉家庄考古实习基地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薛新明。讲座的主要内容是以年代为顺序,考古学文化为单位,介绍了山西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工作成果,以及山西省的文化序列与其中包含的五次文化交流现象,同时薛老师还就庙底沟文化成因、山西文化划分等热点问题进行了阐述。讲座由陈晓露副教授主持,陈胜前教授评议,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2018级本科生、大同大学艺术学院来访老师、吉家庄乡翟云书记、李洪刚乡长、参与吉家庄考古发掘的村民等线上、线下共一百余人聆听讲座。
图一 主讲人薛新明研究员
薛新明研究员按照时间顺序,从山西的地形地貌特点开始介绍山西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脉络。山西新石器时代出现较晚,直到距今七千年前后才出现规模较小的聚落,这一点是可能由自然环境决定的,但出现的枣园文化发展良好,这也成为之后山西和其他地方文化交流的基础。
薛新明研究员将此后出现的五次文化交流分别概括为东西对接、北上大漠、紫气东来、西风东渐和南北会盟。其中,山西文化的第一次交流被认为是处于晋豫交界地区的文化和分布在陕西的半坡文化的部族交流与碰撞。对于这一点,引起大讨论的是枣园和北撖遗址的发掘。山西范围内没有典型的半坡文化,说明山西范围内可能不存在半坡文化,而山西的北撖遗址有连续发展的四期,其中三四期属于庙底沟文化,但是一二期明显比庙底沟文化要早,这种现象应当作何解释?在此基础上,薛新明研究员认为,北撖遗址的发现或许可以解释庙底沟文化源流问题,是晋豫交界地区的文化与半坡文化的交流形成了庙底沟文化。
随着庙底沟文化的扩散,晋南逐渐成为中原地区的核心,这是讲座的“中原崛起”部分。薛新明研究员介绍了山西省发现的一个比较典型的庙底沟文化的遗址:桃园遗址。桃园遗址遗存以庙底沟文化为主,五处房址中有三处保存较好,其中房址形制和北撖遗址F2较为接近,但是又有自己的特点。庙底沟文化向北传播到晋北地区,同时与北方文化进行文化交流,这是山西省的第二次大的文化交流。离石德岗遗址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遗址,出土的陶器具有明确的庙底沟文化特色。德岗遗址的五边形房址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并引发了讨论。
庙底沟文化崩塌之后,山西地区从南到北遗存的文化不甚相同,这是一个动乱、低迷的阶段,原本属于庙底沟文化的庞大综合体无法被结合起来。在持续较长一段时间之后,山西地区的文化重新大放异彩,原因就是山西省的第三次文化交流。来自东方的大汶口文化带着海洋文化的特点进入中原,产生了庙底沟二期文化,这个过程被概括为“紫气东来”。但是庙底沟二期渐晚的时候,受气候影响,西北地区部族东移,原住民与移民的矛盾使得聚落形态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出现了具有军事目的的石城,这可能就是石峁形成的一个因素。这样的变化除了在吕梁山和陕西地区出现之外,也进入了忻州盆地,这就是所谓的“西风东渐”,即第四次文化交流。这次文化交流,往南进入临汾盆地,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汾阳杏花村的发现;往北进入忻州盆地,代表性的遗址是忻州游遨遗址。第四次文化交流的结果就是开发了忻州盆地,并于北方草原文化有了交流。
从西北进入晋中地区的部族文化南下晋南,与中原文化发生碰撞和交流,这是山西地区的第五次文化交流,即“南北会盟”,这促成了陶寺文化的繁荣,陶寺文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与陶寺文化有关的课题研究还有待深入。
在结合了相当丰富的考古材料介绍了山西省的文化脉络以及其中的五次文化交流之后,薛新明研究员对以上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和总结,并提出,本次讲座中涉及的大同地区材料较少,大同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需要靠年轻人的努力,并对同学们寄予厚望。
图二 主持人陈晓露副教授
陈胜前教授于线上评议这次讲座,他对于薛新明研究员的讲座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认为,本次讲座是从山西省的角度透视中国文明的进程,其中的精髓在于文化的交融和创新;对于学界争论的问题,需要依靠多学科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山西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考古应该会大有可为。
图三 陈胜前教授点评本次讲座
之后,王傲同学向薛新明研究员提出了自己感到困惑的两个问题,薛新明研究员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和阅历进行了回答。
图四 2018级本科生王傲与薛研究员进行交流
最后,中国人民大学吉家庄考古实习基地负责人王晓琨老师进行总结。首先他感谢了薛研究员做出的报告拓展了实习学生的知识面,感谢吉家庄乡领导对于考古工作的支持,然后他提出,民工也参与到考古大讲堂的活动中来获取知识,包括考古实习所进行的扶贫工作,这种服务社会、服务基层的风格,既是人大的特色,也是人大考古一直在做的内容,一定会坚持做下去。讲座结束后,线下的参与人员进行了合影留念,随后薛新明研究员、大同大学来访教师与吉家庄考古实习基地的部分师生一同参观了2021年吉家庄考古工地。
图五 王晓琨老师在线上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图六 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文:全洛辰
图:全洛辰、张文治
友情链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