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信息 | |
铿锵四人行:“以法律保护文化... | |
新疆唐朝墩古城遗址2021年... | |
讲座预告 | 《文化遗产保护... | |
征稿 |《北方民族考古》(第... | |
新书推荐 |《蒙古及周边地区... |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 | |
居延文化研究中心组织专家组考... | |
讲座纪要|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 |
最新信息 | |
铿锵四人行:“以法律保护文化... | |
新疆唐朝墩古城遗址2021年... | |
讲座预告 | 《文化遗产保护... | |
征稿 |《北方民族考古》(第... | |
新书推荐 |《蒙古及周边地区... |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 | |
居延文化研究中心组织专家组考... | |
讲座纪要|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 |
考古发掘 | |
新疆唐朝墩古城遗址2021年... | |
2021年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 | |
2020年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 | |
2020古北口五里坨段长城遗... | |
2020年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 | |
顶酷热——慈城考古进行时 | |
2020年吉仁台沟口遗址考古... | |
2020年宁波慈城东门村遗址... |
大榭遗址Ⅱ期项目由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及上海文保中心四家单位共同发掘,人大发掘区面积为1000平方米,位于Ⅱ期发掘区的北部,共布设探方13个,发掘区内包括良渚、钱山漾、商周、宋元四个时期的文化层,由于史前文化层破坏严重,遗迹和遗物较少,主要遗存为东周和宋元时期的文化堆积。共发现遗迹现象 23 个(组),其中宋代遗迹6个(组)、东周时期遗迹11个(组)、钱山漾时期遗迹2个、良渚时期遗迹4组。本发掘区共出土遗物686件。
大榭遗址Ⅱ期抢救性考古发掘项目考古队自2017年3月4日进驻工地,2017年10月14日结束野外发掘,2018年4月16日结束室内整理工作,野外实际工作158天,室内整理162天。
2017年暑假,人大10名硕士研究生在此次项目中完成了田野考古实习。大榭是宁波近海的一个较大的离岛,七、八月间正是高温季节,天气时而闷热潮湿,时而骄阳似火,由于频繁的气候交替,工地上的我们每日总是汗流浃背。盛夏的太阳威力无穷,只要它挂在空中,我们都必须全副武装:遮阳帽、口罩、防晒衣、速干衣裤、防晒霜等都是上工的必备品。初抵大榭时,天气酷暑难耐及水土不服等问题,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困难,有的同学甚至出现湿疹、头晕、反复感冒等等不适症状,但是大家仍然坚持工作在第一线,认真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克服发掘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刘翀师姐为实习的研究生讲授刮面技巧
🔺暴晒下提高测量技术
紧继大榭遗址Ⅱ期项目的野外发掘工作结束,开始转入室内整理之时,宁波奉化区下王渡遗址Ⅱ期方桥发掘区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紧锣密鼓的展开,该项目由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三家单位合作,人大发掘区面积为500平方米,位于此次发掘区的北部。人大发掘区共布设探方7个,遗址堆积包括河姆渡晚期、良渚、商周、宋元四个时期的文化层,发现遗迹单位13个,出土小件62件、标本196件。
宁波奉化区下王渡遗址Ⅱ期方桥发掘区位于方桥镇下王渡村西,考古队自2017年10月27日进驻工地,至2018年2月2日结束野外发掘,2018年3月3日至4月29日完成室内整理工作,野外实际工作71天,室内整理57天。
原来一直以为南方的冬天不会太冷,但是在下王渡遗址Ⅱ期项目的发掘过程中,大家经历了宁波地区的强降温和大雪天气。南方的冬天阴冷潮湿,对于来自北方的同学们来说十分难捱,上火、感冒、发烧等症状时有出现,但我们的考古队员并没有因此而懈怠。相比身体上的不适应,最棘手的还是天气条件给田野发掘工作造成的种种难题。连日的雨雪、凛冽的寒风都给发掘工作增添了非常大的困难,每天早上的探方面都是结冰状态,清理遗迹时需要大力挥动手铲,近中午时分探方冰面开始融化,整个探方变得泥泞不堪。临近田野发掘结束、清理至探方内生土层时,由于探方底部地层土质过于黏软,常常因双脚陷进淤泥内拔不出来而扑倒在地,带着满身满脸的泥巴上下工似乎已成为常态。为了抢工期,即使在暴雪天气我们也坚持上工,虽然双脚冻得麻木,双手也失去知觉,但是我们仍然认真的收集、清理陶片,并最大精度的做好每一个遗迹的记录。
🔺解冻后泥泞的探方
🔺拍摄遗迹照片
室内整理工作无风吹日晒,我们却饱受心理煎熬。当我们多次拼对陶片不成功时,虽绝望地看着沾满胶水的双手与不愿在一起的陶片们,却不愿停下努力尝试的双手,这是放弃与坚持的矛盾斗争;当我们清点小件与标本时,虽然精神高度紧张,但没有出现数字统计的错误,这是忐忑与放松的矛盾斗争;当我们为了确认一件器物翻遍搜集的材料时,虽然找资料的过程很焦虑,但从未有过草草了事的想法,这是敷衍与负责的矛盾斗争。
田野考古发掘和材料整理工作期间,为了保证项目顺利进行,魏坚教授在百忙之中多次抽出时间冒着酷暑和雨雪天气到工地指导工作、慰问考古队员。魏坚教授在发掘现场对已有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地层判断和遗迹处理方法作出了相应的指导,同时对进一步的发掘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在室内整理期间对于如何高质量的完成材料整理提出了要求和意见。
🔺魏坚教授观察大榭遗址出土瓷器
🔺魏坚教授检查指导下王渡遗址的发掘
🔺室内整理的成果
在魏坚教授的统筹安排与宁波地方各界的支持下,经过发掘队员的共同努力,此次宁波考古发掘工作圆满完成。对这两个项目的抢救性发掘和出土资料的整理,为研究宁波地区的文化时空序列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伴随着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宁波这个城市也见证了我们的成长。经过两个考古工地的训炼,我们从不知道怎么握手铲到能够熟练掌握田野发掘的技术,从不了解南方考古学文化序列到熟知浙江史前文化的特征,从对考古资料整理一头雾水到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工作并顺利完成了预期的任务。回想一年多来田野考古与资料整理的艰苦与坚持,我们付出的是辛劳,收获的是成长。可谓是历经寒暑高风日,赢得功成喜悦归!
大榭遗址Ⅱ期项目和下王渡遗址Ⅱ期项目负责人为魏坚教授,现场负责的博士研究生刘翀,硕士研究生王爱梅和汪海伦全程参与了遗址的发掘、资料整理及考古完工报告的编写。先后参与发掘的有博士研究生刘汉兴,硕士研究生肖冬男、任静依、李泽浩、王晓丹、温馨、周睿麟、赵芃芃、李馥瑀。参与材料整理的有博士研究生常璐、硕士研究生于柏川、杨东峰。技术与后勤保障人员有吴景军、徐刚、徐枫、刘艳坤、寿崇瑞。文物修复由技术人员王庆华完成,器物图由乌兰察布博物馆副研究员郝晓菲绘制。
在宁波大榭遗址Ⅱ期和下王渡遗址Ⅱ期项目工作期间,得到了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结华、发掘现场负责人李永宁、雷少及地方各界的帮助与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各个合作单位的协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大榭遗址Ⅱ期项目部分考古队员
🔺下王渡遗址Ⅱ期考古队员
撰稿人:王爱梅、汪海伦
摄 影:汪海伦
友情链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