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科研 > 考古挖掘 >

田野﹒青春|人大新疆伊犁州G218高速公路尼勒克段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收获

发布者:人大考古 发布时间:2017-07-26 08:08:45 阅读量:
 
  2017年5月8日,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发掘的G218高速公路墩麻扎至那拉提尼勒克段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伊犁州文物局、尼勒克县文物局协同参与了该段的工作。

指导教师魏坚教授、韩建业教授与发掘队成员

  G218公路尼勒克段位于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西南端的阿布热勒山南麓科林乡黑山头村至木斯乡乌吐村,由西向东全长60余公里,地处伊犁河谷中段的巩乃斯河北岸草原牧场,涉及墓葬140余座,均分布于公路路基范围内,目前已发掘百余座墓葬。该区域自西往东分为2标段和3标段,根据三普资料2标段涉及的墓葬群有沃巴勒克增墓群、木汗巴斯陶墓群、萨尔巴斯陶墓群三处,3标段涉及墓葬群有巩乃斯种羊场墓群、喀拉旱德萨依墓群、乌吐沟口西2号墓群、木斯沟南3号墓群及其他新发现的墓葬群等。

队员们在清理地表封堆

  根据发掘情况来看,墓葬形制主要有竖穴土坑墓、地表石棺墓、竖穴石室墓、竖穴偏室墓几种,其中竖穴土坑墓和地表石棺墓年代较早,可能早至青铜时代早期至青铜时代晚期;竖穴石棺墓和竖穴偏室墓的年代较晚,约在早期铁器时代至汉代前后。发掘区域内的墓葬大多遭盗扰严重,出土遗物较少:其中地表石棺墓保存情况最差,人骨大多残缺不全;竖穴偏室墓保存情况较好,人骨与随葬器物都较为完整。

偏室墓封堆结构

偏室墓墓室

地表石棺墓

竖穴土坑墓封堆剖面

 
  本次发掘揭示出若干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最早接近公元前三千纪,最晚相当于汉代。伊犁河流域是亚欧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廊道,这里土地肥沃、水草丰美,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自古以来便是以游牧生活为主的各民族生息繁衍之地,此次在巩乃斯河沿岸进行的考古工作及相关发现可能填补伊犁河谷早期文化遗存的空白,对完善伊犁河流域史前考古学文化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次考古发掘指导教师为魏坚老师和韩建业老师,参加发掘的学生共10人,包括本系博士研究生刘汉兴、特尔巴依尔、周雪乔,硕士研究生陈少兰、康晓慧、张倩、徐紫瑾、杨林旭、北京联合大学研究生阿茹娜、台南艺术大学研究生郑慧萍。伊犁州文物局孟红梅、关梅、托妮娅、马俊琰、张超等也先后参与了此次发掘。此外参加发掘指导的还有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阮秋荣研究员、尼勒克县文物局关巴局长、伊犁州文物局局长佟金玉、伊犁州博物馆副馆长康萍、甘肃省文化厅副厅长俄军。(特尔巴依尔)

伊犁州文物局与博物馆同仁莅临指导工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