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科研 > 考古挖掘 >

田野﹒青春|人大考古之新疆达勒特古城发掘记

发布者:人大考古 发布时间:2017-08-01 04:03:26 阅读量:
 

  2017年5月25日,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联合发掘的达勒特古城发掘项目正式启动。这是继2016年以来第二次对达勒特古城开展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探究达勒特古城的形制、年代、历史沿革等问题。本次合作双方的负责人分别为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党志豪副研究员和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的魏坚教授。
  达勒特古城遗址位于博乐市达勒特镇破城子村北,距博乐市约37千米,坐落在博尔塔拉河与大河沿子河交汇之处的台地上。古城分为内外两重城垣,内城较规整,为边长约100米的四边形;外城形状略呈不规则形,东边墙体现已基本被河道冲毁(图一)。
 

 图一 达勒特古城卫星图片

 
  发掘伊始,双方负责人对于布方、选点以及具体安排进行了充分的协商,决定将2017年前期发掘区集中在内城的西北部、东南部以及外城的中东部等地势较高的位置。
  遗址现已揭露面积约1300平方米。内城遗迹现象包括多处不同时期的砖墙、房址、灶台以及灰坑(图二);内城出土遗物较少,且多为装饰用的骨簪、贝壳等。外城发掘区遗迹现象与内城相比较简单,最主要的是中部一组大型的建筑基址以及周边的夯土墙与灰坑;出土遗物较内城更为丰富,包括钧瓷碗、骨簪、铜饰件、青金石以及铁器和铜币等。内外城均出土大量陶片,偶见彩色釉陶、瓷片和玻璃(图三)。

 

图二 出土遗迹

 图三 发掘现场
 

  除了传统发掘方法外,现场发掘还综合运用多学科手段,以便对遗址进行科学分析和判定。浮选法是发现和获得古代植物遗骸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发掘配合浮选的过程中便发现了部分碳化的植物种子(图四)。现场运用RTK进行测量测绘可以准确定位遗迹遗物的出土点,精确绘制平剖面图(图五)。无人机航拍则有效解决了高空获取资料难的问题,便于对发掘现场的整体把控。
 

 

图四 发掘过程中取土样

 图五 RTK现场测绘
 

  7月上旬,魏坚教授抵达达勒特古城发掘现场后,在和工地负责人党志豪充分交换意见的基础上,不仅对前期较复杂的遗迹现象进行梳理和判定,还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给予重视并提出方案进行调整(图六)。根据现场考察,针对古城发掘现状与亟需解决的问题,魏坚教授与党志豪副研究员确定了新的发掘区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详密的部署,以确保后续发掘的顺利开展(图七)。
 

 

图六 魏坚教授与领队党志豪在观察出土陶片

 
图七 魏坚教授观看发掘资料
 

  魏坚教授对同学们头顶烈日、积极工作的态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指出:“想要成为合格的考古学者,‘晒太阳’是必要条件之一。”考虑到大部分同学初到新疆的实际情况,对生活后勤中遇到的问题也适当进行了调整与改善(图八)。
 

图八 参加发掘的同学现场操作
 

  7月初,考古文博系韩建业教授也曾来到发掘现场,对发掘工作进行了考察与指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与博乐市各级文物部门领导也多次莅临发掘现场进行考察和慰问(图九)。
 

 

图九 韩建业教授在驻地与同学们合影
 

  达勒特古城发掘是考古文博系自2014年在新疆开展工作以来又一重要发掘项目,是我系“立足北方、放眼欧亚”考古研究实践的具体体现。本次发掘为探索北疆地区在丝绸之路考古研究上的重要地位提供了有力的学术依据,同时也是对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和有力支持。

  本发掘项目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党志豪任领队,参加本次发掘的研究生共9人,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冯宝、付成章、张锐、孟燕云、戎天佑,硕士研究生石思佳、农桑,北京联合大学硕士研究生曹美丹,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贺越洋。发掘人员还包括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云、博乐市文物局韩雪昆等。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文瑛、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贾笑冰等也曾来发掘现场指导工作(图十)。(冯宝)
 

图十 魏坚教授、贾笑冰研究员与考古队员合影

友情链接